东京奥运会首次有变性人参加女子举重,这算作弊吗?

7 月 23 日,被疫情推迟了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今年的奥运会除了疫情格外让人揪心,还有一则“变性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消息备受争议。

这名变性运动员名叫哈伯德,今年 43 岁。她入选新西兰东京奥运会代表队,即将参加女子组举重 87 公斤级的比赛,成为全球首位参加奥运会的变性人。

(新西兰举重运动员哈伯德,资料图/IC PHOTO)

而大家对她的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男人变性参加女子举重比赛?既占了男人肌肉力量的优势,又占了女子比赛的先机,是不是不合理?

2.如果反对变性运动员参赛,很容易被认为是性别歧视;支持变性运动员参赛,又感觉对女性运动员不公平。

(来源:网络)

所以变性人应该参赛吗?

哈伯德于 1978 年出生,以前是个纯爷们,从小就开始练习举重并参加男子举重比赛。

(哈伯德照片 ,来源:网易)

哈伯德在变性前就是新西兰国内知名举重运动员,曾创造过该国 105 公斤以上级举重的全国纪录。但在当时的国际赛场上,这样的水平并没有竞争力。

在 2013 年,35 岁的哈伯德做了一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变性。

变性成为女子举重运动员后,哈伯德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2017 年,哈伯德在举重世锦赛上拿到女子 90 公斤以上级亚军。2019 年的世锦赛上,哈伯德也获得了前六的成绩。2017 年至今,哈伯德先后在各种比赛中轻松摘得“六金一银”。

果然换了赛道就是不一样。用男人的肌肉和女人比举重,这简直是降维打击啊!

那么,变性人哈伯德有资格参赛吗?从规则来看,确实没毛病。

根据 2015 年国际奥委会(IOC)公布的参赛指引,“女跨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男跨女”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跨性别女性运动员的性别认同必须是女性,并且至少在 4 年的时间里不能以运动的目的改变这一身份。

二是运动员参赛前 12 个月,睾固酮浓度必须维持在每升 10 纳摩尔以下。

对此,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双手赞成,无论是哈伯德本人,还是新西兰国家队,都遵守了规则。这种为国争光的行为,你问我支不支持,当然支持啦。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

但哈伯德的突然崛起引发了不少圈内人士的争议,这跟和男人比赛有什么区别?!

因为每升 10 纳摩尔的睾酮激素水平至少是生物学女性的 5 倍。

BMJ 的一项研究:即使在接受了一年的激素治疗后,跨性别女性平均而言还是比顺性别女性(即非变性女性)有优势[1]

萨摩亚的举重主管表示,选择哈伯德参加东京奥运会就像让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另一方面,抛开睾酮水平数值高低不说,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男变女”后仍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男性的身材和肌肉依然保留。

《纽约时报》报道,2019 年一项对 11 名变性女性的研究显示,经过一年的睾酮抑制后,她们大腿肌肉的力量只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肌肉质量只减少了 5%。

如果这次东京奥运会开了先例,后面会不会导致国际大赛上的变性人越来越多?尤其对于目前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员来说,变性也许会成为他们成为世界冠军的捷径?

对于这样的担心,虽然可能存在,但几率不会太高,因为变性手术远比想象当中要复杂和痛苦。

变性手术怎么做?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变性这条艰难而小众的道路,不是特别需要的人千万不要随便尝试。

不仅非常疼,还对健康和寿命有一定影响。

但对于一些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跨性别者,即便付出高昂的健康代价,他们也愿意进行手术,使自己的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形成一致。

(来源:《霸王别姬》)

有人出生时为男性,但觉得自己是女性,并且希望通过医学方法以女性的方式去生活,这种称为跨性别女性[2]

那么跨性别女性的变性手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

(来源:网络)

首先下半身:阴茎的大部和睾丸被切除,阴茎头连同阴茎背神经被保留下来,做成阴蒂,阴囊缩小后成为大阴唇,前尿道的一部分被改成小阴唇和阴道前庭。而残留的包皮则返折后制成人造阴道,其末端被固定在骨盆[3][4]

然后上半身:通过腋窝切口,植入乳房假体,形成乳房。喉结很明显的还可以将甲状软骨部分切除。为了趋于完美,有时还要对面部进行一些整形,获得更女性化的外观[3][4]

变性会不会影响寿命?

有人说变性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但目前还缺乏变性人变老和普通人变老的对比数据。

变性的潜在影响主要在于性腺切除后的激素治疗。手术之后,变性人仍然需要各种药物来维持生理外在的性别表现,而长期服用药物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影响肝脏、肾脏健康等。一般在内分泌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激素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副作用的可能性[5]

许多跨性别者不经过医生的指导就私自购买药物服用,产生了一系列的健康风险,比如雌二醇可能会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导致中风心脏病发作,肺栓塞或其他威胁生命的状况[5]

此外,由于跨性别者的独特身份,他们必须不断应对社会的各种外在压力与内在焦虑,因此患抑郁症的比例非常高。有数据显示,跨性别者企图自杀的比率为42%[6]

作为跨性别者,本身的生活已经是hard模式了,希望大家不要对他们抱有歧视,社会也需要更高的包容度。

从世界第一个接受变性手术的“女人”Lili Elbe,到韩国最美变性人河莉秀,再到我们熟知的舞蹈家金星,跨性别者一直在勇敢地找寻自我。

(世界上第一位通过手术转换性别的案例——Lili Elbe,来源:《丹麦女孩》电影)

(舞蹈家金星变性前后)

如果有人借由社会为跨性别者提供的便利钻空子,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个人争取便利应该以不影响他人的利益为前提。

希望社会多一点公平,无论什么性别,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