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青光眼手术后视力会下降?

高眼压是导致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最根本因素,原发性青光眼手术的目的就是要降低眼压,从而保存患者的视力和视野。

然而即使通过手术将眼压降到了正常水平,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晶状体混浊或晶状体混浊较术前加重

有研究表明,晶状体混浊是青光眼术后视力减退的最常见原因。

晶状体混浊的形成或加重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包括:

  • 手术器械的损伤
  • 手术后前房的持续消失
  • 手术前后眼压大幅度的急速下降
  • 术后房水成分的改变

因此,对于眼压较高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尽量使用药物控制眼压后再行手术;对于有晶状体混浊趋势的老年人,则应注意用药防止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和发展。

严重的葡萄膜炎

青光眼术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一定的炎症反应,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一周左右,炎症即可基本消退。

但是也有极少数病例,炎症非常顽固、隐蔽。如果患者未进行术后定期复查,出现眼部不适时,自行滴用毛果芸香碱眼药水了事,结果可能形成难以挽回的周边虹膜前粘连和瞳孔闭锁,甚至失明

视乳头灌注不良

眼部血供受到全身血流状态和基础疾病的影响。青光眼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视乳头灌注压本就常低于青年人,加之易合并贫血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等情况,容易出现视乳头灌注不良和视神经营养不良

因此,青光眼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术后应进行改善视乳头微循环、保护神经的治疗,如术后口服维生素 B1、肌苷、甲基钴胺素等营养神经药物。

术后眼屈光状态发生明显改变

青光眼术后眼压低时,眼睑及滤泡对眼球的压迫可导致角膜程度不等的散光。因此,当青光眼术后视力下降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验光检查,并矫正散光。

其他情况

部分患者并未发生上述晶状体混浊、葡萄膜炎等情况,术后眼压也已得到了良好控制,但视力仍可能出现下降,视野损害继续加重。

这可能是因为虽然眼压降到了正常范围,但并未降到患者自身的耐受眼压,尤其是对于晚期青光眼患者,常需要更低的眼压才能维持视功能的稳定。

因此,目标眼压的制定应个体化,这需要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有无进展,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手术治疗并不可一劳永逸,出现视力下降也无需多度焦虑紧张。希望患者能坚持术后随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