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腔注射: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腔注射是适用于部分大关节、单/寡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式。相较于口服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存在关节腔内感染和软骨损伤等风险,一般不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首选方案

关节腔注射药物类型

关节腔内可注射多种药物,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糖皮质激素

在严格排除感染、肿瘤等其它因素引起的关节炎后,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被认为可以迅速缓解关节局部的炎症,对于部分骨关节炎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吸收入血相对较少,故引起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等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也较轻。

大量研究表明,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不过 6 周。此外,研究已证实反复注射会对关节软骨造成慢性损伤[1],而且还有各种并发症风险的增加。

因此,我国指南建议,每年应用不超过 3 次,每次间隔应不短于 3~6 个月[2]。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即将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前 3 个月不建议进行该关节的关节腔注射,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增加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该关节的感染风险[3]

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

目前,关于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透明质酸钠是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有重要的“润滑”关节作用。

骨关节炎患者容易出现关节液和关节软骨中透明质酸流失,造成运动过程中关节结构间的摩擦力增大,引起或加重关节损伤。关节腔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不仅可以充当润滑剂,还可以将关节承重时的压力均匀分布到各个结构,起到缓冲的作用。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其临床效果并不如期待的那样显著,也不如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一样迅速起效。对于其长期疗效也是众说纷纭,部分研究者认为多次注射还会增加潜在不良反应的风险[4]

目前,多建议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仅用于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1 周 1 次,5 周为 1 疗程,并且要在医生的观察下根据症状适当增减药量[2]

医用几丁糖

有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医用几丁糖可以促进软骨成分的合成,调节软骨细胞代谢[5],也有学者认为它可以减缓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关节功能。

但是,目前缺乏临床试验来支持这一推断。指南推荐,该方法仅适用于早、 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每疗程注射 2~3 次,每年 1~2 个疗程[2]

血小板血浆

有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关节内的组织再生,对改善骨关节炎症状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同样还缺乏基础和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暂时不建议临床使用。

关节腔注射的不良反应

关节腔注射是一项有创性操作,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注射后疼痛发作、关节组织损伤等。所以,操作医生需接受过关节穿刺规范化培训,并且注意评估适应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通常,注射后疼痛可于数小时缓解,一般不超过 2 天。若注射后长时间关节不适或出现其他新发情况,需考虑为相关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