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喊打的外遇,到底遇什么?

在当下热播的《小欢喜》中,满嘴大碴子味的乔卫东(沙溢饰)成了一大亮点,“英砸,开门,呆地”,也成了网络流行语。但这位好爸爸似乎并不是一个好丈夫,关于他和前妻宋倩(陶虹饰)离婚的原因,剧中也并未讲明,但外遇似乎是可能性之一。

外遇一事,确实是有,但乔卫东从没有亲口承认自己背叛过宋倩。也许就像他的“好基友”方圆(黄磊饰)所言,“是被人下套了”。也就是说,外遇一事,并不是乔卫东自愿的,而是被人陷害的。

这件事情,对乔卫东来说,是被别人设局,是冤枉的;但对宋倩来说,结果显而易见,已经成了事实,喊冤也没用。这样说也没错——如果你洁身自好,再坏的人也设计不了你。

笔者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每周都会接诊到“被外遇伤害”的来访者。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在这个追求快感的时代,外遇到底遇什么?

2017年,曾有过对外遇者职业和社会地位的调研,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全职妈妈的出轨概率明显高于家庭主妇;吃软饭的男人,出轨概率明显高于有身份地位的男士。

而我的来访者中,90%是女性,她们中的几乎每个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怎么能这样做!

外遇这件事,乍一看似乎很难总结出规律。别不信,你瞧:

善良倾城的戴安娜,输给的对象是“老女人”卡米拉;

贤良淑德的张幼仪,败给的是沙龙女王林徽因和陆小曼。

很难理解是不是,但这就是现实。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每个人可以给出各种理由:

“我们已经没有共同话题”

“年轻时我不够成熟”

“婚姻给了我太大压力”

“在错误的时候遇到了对的她”......

社会学家告诉人们,人在担心衣食住行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想外遇和出轨;可是当有了安稳的生活,就会“温饱思淫欲”了。

心理学家告诉大家,出轨心态的“十宗罪”:补偿、欠情、贪财、图貌、报恩、报复、好奇,享乐、相悦和互惠。

外遇者到底在遇什么?

对欲望的追求。当我们谈及外遇的时候,欲望是永恒的话题。无论故事的结局是喜是悲,欲望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活中,人类欲望的形态多种多样,甚至有时我们可以把“欲望”等同于“本能”。但当欲望和“爱恋”的成分发生水乳交融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通常情况,婚姻可以说是一个人爱欲结合的花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婚姻中发生了爱欲分离,或者,婚姻无法满足某一方的欲望需求时,Ta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婚姻之外寻求安慰,企图从外界寻求“缺失”状态中的满足和补偿。

对疲态生活的抗拒。 如果说,对欲望的探索会令人疯狂到冲进“失乐园”的境界,那么,对疲态生活的潜意识的抗拒,也同样上升到了“神采飞扬”又“兵荒马乱”的境地。不管是千帆过尽,还是故作清高,在生活面前,人们不得不收拾起躁动感性的少年时代,学习“与时俱进”的高冷技术,踉踉跄跄地步入了“狼奔冢突”且“碎片化”的中年时代。

中产阶级的冷淡美学似乎在把人们训练成“铁石心肠”,让人们努力做到不煽情、不失控、不哭、不闹、不乱动,但也令人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抗拒感。这种抗拒并非是对生活有某些特定的或明确的不满。不能否认的是,平乏困窘的生活会令人产生疲劳;优越充足的生活也同样会让人产生疲惫。曾经有人和我抱怨,那种无法诉说的空虚、失望,日复一日的苍白体验,真的令人想自虐。

于是,这些疲倦了的人们,时不时想推开禁锢着他们的“紧闭之门”,去呼吸几口室外的新鲜空气。而当他们小心谨慎地推开门,得偿所愿的时候,会觉得从心理到身体是无比地畅快。于是,就像上了瘾一样,他们会一次次去推那扇门,因为那种被拯救和释放的感觉实在太美好了。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总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因为他们发现,来到门外的只是少数人。

太过完美的投射。爱情是内心需求的投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任何人都会对未来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因此需要精神上的伴侣,这是出于安全的需要。说实在的,在安全需求层面,我们并不比一个初生的婴儿要求得少。而婚姻这种形式,生来就是带来安全感的,因此人们需要爱人,更需要婚姻。当人们选择精神伴侣之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在内心产生一个美好的形象,这就是投射。谁越接近投射,谁就越可能成为他们心仪的对象。

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结了婚以后,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因为他们发现,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而此时,如果外界有一个ta 很符合你的投射,就会“飞蛾扑火”。心灵中的那个投射太过完美,有时候哪怕是一场灾难,人们也在所不惜。

有人感叹,绝大多数的婚外情,都不会有好结果;

有人批判,爱上一个人没有错,错的是你放任自己爱上别人;

有人保持中立,有些感情,启于唇齿,掩于岁月。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

在我看来,我们真的没必要义正言辞地去批判某某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千人千条路,自己造的因,接受结果就好。

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精神独立”,而不是“哭哭啼啼”。精神越独立,对人看得越透,思维越理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本质理解就越清晰。一旦爱情破灭,他们的心理落差很小,即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伤

最后,笔者想用近期看到的一段文字来结尾:

本质上,我们是最后一代民间抒情强人,

我们借着少年时代的这口气,

穿山越岭,三十年后还有眼泪夺眶而出,

这,可能是这个干燥时代的最后的风陵渡。

愿你们精神独立,笑看风云。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