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怎么睡,才能提高免疫力?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宅在家里,导致作息变得黑白颠倒。有的人玩游戏、追剧直到凌晨,上午九十点钟才起床;有的人一会被“粘”在床上,一会又被沙发“绑住”,走到哪睡到哪,却还是脑袋晕沉沉的。睡得不好,整个人好像都不对劲,身体也不舒服。这其实是身体在告诉我们:赶紧恢复正常作息,好好睡觉,要不我都没办法帮你抵抗疾病啦!

为什么睡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在人的整个生命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今的生活、工作压力本来就比较大,而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干扰,使得人们容易焦虑,因此,人体需要休息,细胞需要修复。睡觉是一个修复的过程,可以让我们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得以修复。

研究显示,1周内缺少2-3小时的睡眠时间,就会削弱免疫系统。缺乏睡眠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还会减慢免疫系统启动的速度。美国神经系统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INDS)指出,缺乏睡眠会让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时,发生“昏昏欲睡”的情况。

生病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要去休息一下。蒙头睡一觉,起来时就感觉好多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睡眠可直接影响免疫反应,并对免疫机制发挥作用[1]

夜间睡眠期间,一些免疫细胞(如淋巴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的数量和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细胞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水平达到峰值,并且在日间觉醒时达到峰值。而睡眠破坏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降低,炎症反应被激活,引起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大致明白了,为什么睡得好、睡得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抵抗力了。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了,应该如何睡眠呢?

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的睡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张图出自尼克利特尔黑尔斯(Nick Littlehales)的《睡眠革命》一书,这张图告诉我们,在48小时之内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身的睡眠呢?

不难看出,睡眠的需求和较好的睡眠时机,高峰都出现在了午夜时分;而正午的睡眠需求虽然不算很强烈,却是一个较好的睡眠时机。另外,上午6-10点的睡眠需求和时机都处于谷底,而傍晚时虽然困意十足,但并不适合睡觉。

从我们的自身感受出发,其实也不难发现,上午睡醒后,不管有没有和你的床“难舍难分”地挣扎一小会,只要刷牙洗脸完毕,整个人都元气满满了。中午吃完饭,如果有条件眯上一小会,下午又能充满活力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傍晚快下班的时候,困意再次袭来,但假如你妥协了,趴下了,那晚上就可能会变成“夜猫子”,翻来覆去睡不着,直接影响第二天的精神。

看到这里,我们也不难总结出,好睡眠的两大特征。

适宜的睡眠时长

不少研究都证明过,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为7-9小时。

如果睡眠时长不够,就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脑卒中(俗称脑梗、中风),这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更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致死原因。而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肥胖)之间关系密切[3]

那么,是不是睡足了8小时,就一定是“好睡眠”呢?并不是!

8小时睡眠并不是每个人必须达到的标准。很多人只睡了6小时,但满足了睡眠周期,且深度睡眠的时间达到了标准,醒来照样神清气爽。很多人虽然睡了10个小时以上,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浅睡,醒来时反而无精打采。相信在这个被疫情延长的春节假期里,很多人都体会到了这个道理:每天宅在家里不出门,一天无数次昏昏欲睡,一觉睡到太阳高照却还是爬不起来……,这提示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睡眠周期来衡量自己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会更合理。

另外,每个生命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下表是每个年龄段的睡眠时长需求。

生命阶段

新生儿

(0-3个月)

婴儿

(4-11个月)

学步儿童

(1-2岁)

学龄前儿童

(3-5岁)

学龄儿童

(6-13岁)

青少年

(14-17岁)

青少年

(18-25岁)

成年人

(26-64岁)

老年人

(65岁以上)

每日睡眠需求14-17小时12-15小时11-14小时10-13小时9-11小时8-10小时7-9小时7-9小时7-8小时

高效的睡眠质量

睡眠的好坏,不能以时间多少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如果出现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不着、失眠)、睡眠维持困难(容易被吵醒或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浅睡多梦、总的睡眠时间缩短),即使睡得太久,也很难说“睡得好”。

在保证睡眠时长的基础上,我们该如何保证睡眠质量呢?

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期。

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呢?

人的正常睡眠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睡眠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简单理解,快速眼动睡眠期就是我们做梦的那段时期,这个时期在整个睡眠中的占比越高,就越有助于提升记忆力和思想反应能力,提升整体睡眠时间。

要想增加眼动睡眠期的占比,请记住下面几个小贴士:

1.上床睡觉前处理好压力。试着泡澡、深呼吸、沉思、做瑜伽放松、读纸质书等。

2.晚餐别吃得太油腻,别吃太多肉。低脂和低蛋白质的晚餐能提高睡眠周期。特别是疫情宅家期间,可能吃得比较单一,尤其常吃更易储存的肉类,建议要适当搭配蔬菜、水果。

3.尽量减少卧室噪音。比如,换隔音更好的窗户,或者带耳塞。

4.睡前关闭家里的顶灯,睡觉前不要看手机、平板电脑等。因为这些设备释放出来的蓝光会唤醒你的身体。

5.睡前4小时不要喝酒。酒精会干扰深度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6.在早上或者中午过后进行锻炼。不要在晚上锻炼,因为可能会导致皮质醇升高,使你在夜间更难入睡。

7.控制房间里的温度。19℃的室温相对更适合睡眠。

最后必须提醒,如用以上方法还不能改善睡眠,建议寻求睡眠或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

更新于 2022-03-17

参考文献 共 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