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阴道出血
患者表现
1

孕早期阴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孕期出血的原因和状况因人而异,危险程度也各不相同,原因多种多样。

  • 着床出血: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结台后,受精卵会逐渐向宫腔方向移动,并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会在受精后的 6~8 天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着床。大多数女性在着床期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应,少数女性则会流血。通常发生于距离排卵日 7~10 天,为棕色或红色的出血,血量很少,流血时间也比月经短得多。
  • 绒毛膜下血肿: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后,会在表面形成绒毛膜,绒毛膜是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当绒毛膜和子宫壁稍有分离时,外侧会形成血块引起出血。该原因引起的出血通常出血量不固定,颜色偏暗。
  • 宫外孕:正常情况下,受精卵将从输卵管迁移到子宫腔着床。但由于种种原因,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的部位着床,比如输卵管、卵巢或盆腔,这种情况称为宫外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在宫腔外着床的受精卵往往不能正常发育.在变大的过程中会导致着床部位破裂,危害准妈妈的生命。孕囊未破裂前,会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深褐色。孕囊破裂后,准妈妈会大量出血并感到剧烈腹痛
  • 前置胎盘: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就称为前置胎盘。当子宫收缩时候,很容易造成出血,出血量和血色很难确定,一般不伴随腹痛。
  • 葡萄胎:构成胎盘的绒毛组织因变性而增殖异常,形成葡萄串样的水泡,无完整的胎儿结构。持续、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腹胀,有时会排出水泡状组织.早孕反应比较严重。葡萄胎一旦确诊后应该立即终止妊娠,将胎囊彻底清除。葡萄胎还有可能恶化成绒毛膜上皮,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会危及生命,因此在清宫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 子宫颈管息肉:子宫颈管表面有一层黏膜,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会不断增生、堆积,并从黏膜的底层向宫颈的外口突出,从而形成息肉。息肉表面覆盖有丰富的微血管,稍受刺激就会出血。通常表现为白带增多,其中混有血丝;有时阴道少量出血,血呈茶褐色;性交后容易出血。子宫颈管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正常情况下无需在孕期进行治疗。当反复出血时,可以选择在产后将其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 宫颈糜烂:子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所致,妊娠时浓度不断增高的雌激素,会使靡烂程度加重,部分可以引起阴道血性分泌物。白带增多、黏稠,偶尔出现脓性、血性白带。阴道检查及性交后会有少量出血。子宫颈糜烂在细胞学检查排除不良病变后,对妊娠或分娩没有太大影响。一般情况,在妊娠期无需治疗,可以产后进行复查。
  • 流产:由于受精卵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不良等原因,人体会将发育不良的胚胎自然淘汰,因此孕早期比较容易流产。胚胎在宫内死亡时,常伴有阴道流血。如果流血量较少,可能是先兆流产,即出现流产的表现,经过医生处理及卧床休息后,大部分胚胎可以存活。流产时通常为少量阴道流血,血量少于月经,并伴有轻微的间歇性子宫收缩。如果出血量加大,疼痛加剧,往往说明流产已不可避免。
处理方法
1

孕早期阴道出血需要及时干预,避免流产。如果发生了阴道出血的现象,必须尽快就医。必要时行相关辅助检查帮助排除流产、宫外孕或是葡萄胎

常见误区
1

安胎需长期绝对卧床

  • 安胎时是否需要绝对卧床,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孕妇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暂时卧床是必要的。但如果阴道出血已经停止,B 超显示胎盘后方和孕囊下方未见液性暗区,即使有多次习惯性流产病史,也无须绝对卧床,孕妇只需相对减少活动量,避免较激烈的活动即可。而事实上,适当的轻微活动(如散步等),对改善子宫及胎盘的血液循环大有裨益。长期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体质虚弱、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萎缩,严重者还可能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
2

黄体酮可能致畸

  • 黄体酮是一种安胎的良药,可保护和维持胚胎的发育,有助受精卵的黏附、着床,及胎盘细胞的分化;还能保护胚胎不受免疫损害。因此,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黄体酮可作为常规的安胎药物。
3

孕早期滥用宫缩抑制剂

  • 宫缩抑制剂主要是针对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时的子宫异常收缩,而早期先兆流产时大多不需要使用。
风险预防
1
  • 孕前做好备孕准备,提前补充叶酸
  • 发现怀孕后定期医院产检,既往异位妊娠病史的孕妇应高度警惕再次异位妊娠的可能
  • 孕早期应保持安静、足够的休息和心情舒畅

感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李昀姝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