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
患者表现
1

甲沟炎主要是由于指(趾)甲两侧的软组织损伤后,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侵入,导致甲沟组织局部发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进而影响手指或脚趾活动,并伴有明显疼痛,导致行走困难或手指功能受限。甲沟炎好发于剧烈运动的学生和训练较多的部队战士,经常修剪指甲的年轻女性、喜欢拔手指倒刺及喜欢咬手指者也是高发人群。

嵌甲是最为常见的原因,由于趾或指甲长期嵌入甲沟软组织,压迫并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产生炎症。大多数患者曾有反复修剪指(趾)甲的习惯,由于修剪方法不当,将指(趾)甲两侧边缘过度修剪,不断刺激甲沟组织,造成甲沟皮肤破损。甲沟破损后,又不及时治疗,引起局部组织增厚,进一步加重了嵌甲的状态;其次由于所穿的鞋子过紧,使足趾长期受挤压,造成趾甲两侧软组织隆起,包绕压迫趾甲边缘,人为造成趾甲嵌入甲沟,引起嵌甲;另有部分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致足趾甲板两侧缘过度卷曲生长,造成甲沟过深,趾甲只能往深部甲沟生长,必然导致趾甲嵌入甲沟皮肤。一些患者由于甲沟相对较深,如果不注意卫生,或大量运动后出汗较多,不及时清洗,导致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进而引起甲沟感染。

剧烈运动中,如踢球、碰撞、外伤等,保护不当使甲沟旁皮肤软组织损伤,或者甲床受损,甚至指(趾)甲变形,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甲沟炎。

部分患者由于本身有灰指甲(指趾甲的真菌感染),极易并发甲沟感染;另有少数患者是遗传因素导致。

处理方法
1

如果甲沟炎早期,仅是轻度红肿疼痛,处理相对简单。首先找到原因解决,如解除甲沟压迫的原因,减少足部运动,换穿宽松的鞋袜,停止反复修甲或啃咬手指的坏习惯,特别注意不要随意拔除倒刺,注重手部及足部的每日清洗的卫生习惯等。

其次针对甲沟局部炎症进行抗感染治疗。抗感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 1)局部清洗消毒,可选用药店内一般都有的皮肤消毒剂,如碘伏、新洁尔灭、酒精等,不建议使用红药水或紫药水等带有明显颜色的消毒剂,因为后者可能会影响对治疗效果的观察,特别是红药水内含有汞剂,汞剂与碘剂反应会产生一种叫碘化汞的有毒物质被皮肤吸收。
  • 2)消毒完成后,可在局部涂覆抗生素软膏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软膏。如百多邦鱼石脂夫西地酸乳膏,含大黄、姜黄、黄连等的玉露膏、如意金黄散等,每日 2~3 次,每次至少持续 2 小时以上。

可以配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口服少量止痛药物,但是单纯口服止痛药会延误病情。

如果甲沟局部已经化脓,则必须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拔甲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很小的手术,在局麻下即可完成。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拔除整片指甲、部分指甲、或者切除甲沟旁多余的慢性增生的肉芽组织进行整形等。

拔甲术后的护理常识也是值得关注的。拔甲后早期,甲床会有明显的血性液体渗出,导致纱布会黏连在甲床上,如不及时换药,撕开纱布时会有明显疼痛和出血,因此建议术后早期每天清洗更换纱布。在手术后 4~7 天,在保证抗感染有效的情况下,甲床会变得相对干燥,不会再有明显渗出,此时可正常穿戴鞋袜。

指甲每天生长 0.1 毫米,完全更换新指甲大概需要 2~3 月的时间,但生长速度和个人新陈代谢的快慢有关。脚趾生长的速度只有手指的 1/2~1/3,相对较慢。

2

真菌性甲沟炎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药物的不同,必须是针对抗真菌的药物,如酮康唑,达克宁霜等。其他治疗方法与细菌性甲沟炎类似。

浸泡后用抗生素乳膏涂抹感染区域

常见误区
1

认为甲沟炎无关紧要

  • 部分患者因为甲沟炎早期症状不严重,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出现化脓、流脓,以及甲沟旁组织明显增生溃烂,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深部的骨髓炎,或者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
2

早期治疗不规范

  • 早期的抗感染治疗必须规范,消毒和清洗必须彻底,单纯听信偏方、祖传秘方等,有可能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风险预防
1
  • 保持良好的手部及足部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脚,及时清除甲沟内的污物,大量出汗后必须及时清洗。
  • 选择合适的鞋袜,保证脚尖处宽松,特别是运动鞋。
  • 剪指趾甲的时候,不要太勤,也不要剪得过短,更不要深入甲沟内。
  • 改掉拔倒刺、啃咬手指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