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成人)
患者表现
1

按发热时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高热 (39.1~41℃)
  • 超高热 (41℃ 以上)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能使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在恒定的范围内。当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问题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一般为 37.3℃),称为发热。

处理方法
1

多喝水

  • 机体在高热时,会有大量水分丧失。这时若精神状态良好、无剧烈呕吐或腹痛等症状,可先多喝水,帮助身体度过高热的自然病程
2

穿轻薄吸汗的衣服,盖一条薄被子

  • 穿太多衣服会导致体温升高。
  • 如果患者发冷,可以多加一条毯子,直到症状好转。
3

出汗过多时,可温水洗澡或海绵擦身

  • 不要用冷水或酒精物理降温

 

4

谨慎用药

  • 如果确实着凉了,且不超过 2 周,精神状态良好,伴有轻度喷嚏、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可谨慎选用 1~2 种复方感冒药
  • 高热时(39℃ 以上)可按需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建议频繁、过量使用退热药
    5

    及时就医

    有以下任一情况者请及时就医:

    常见误区
    1

    反复大量服用退烧药,乱用消炎药

    2

    在发烧时做任何保温处理,如捂棉被、泡热水澡、多穿衣服等

    • 此时体温高,需要尽快降温,如超过身体耐受的范围可能出现危险
    3

    不吃饭、不喝水

    • 发烧时身体不舒服、食欲差、恶心,但身体也在消耗大量能量储备,水分丧失明显,需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
    4

    冷水或酒精降温

    • 这类方法会引起身体不适。酒精可经皮吸收,还有脱水中毒的风险
    5

    不及时就诊,耽误病情

    • 若经过口服感冒药、多饮水等处理后,病情无好转甚至继续加重,请及时就诊
    风险预防
    1
    • 健康饮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
    • 避免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者,避免进入疫区。在山区、森林、草原等地应尽量避免蚊虫、老鼠等叮咬,一旦被叮咬后及时处理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非感染发热的病因
    • 高龄、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需尤其注意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