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抗精神病药物有何区别?
精神科医生有时会说,“给你开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说“试一下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那么,第一代和第二代有何区别呢?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可阻断中枢多巴胺 D2 受体。根据目前的研究假说,这一受体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靶点[1],市面上的抗精神病药物大都以它作为主要靶标。代表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第一代药物可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如动作迟缓、肌肉震颤、坐立不安、反复徘徊等)[2]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可导致性功能障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与第一代药物相比,它们的最大进步就是,尽可能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而且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要知道,锥体外系反应是困扰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的噩梦,因为它让人变得斜颈、歪嘴、流口水,还使人坐不住、手老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和自尊心,还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不过,并不能说第二代药物就比第一代好,如何选药还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共同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医生 王伟岩
更新于 2021-09-18
参考文献 共 2 篇
[1] Missale, C., Nash, S. R., Robinson, S. W., Jaber, M. & Caron, M. G.Dopamine receptors: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J].Physiol Rev78, 189-225,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