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洋葱和伤心的眼泪成分居然不一样?眼泪里居然藏着这么多秘密!

都是成年人了,谁还没有崩溃到大哭的时候呢?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生活锤到痛哭的经历,哭累了睡一觉,第二天又若无其事迎接新生活。

(图源:giphy)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聊“成年人崩溃大哭”这么沉重、悲壮的内容,而是要单纯地说“哭”本身。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被洋葱辣到眼睛和伤心痛哭,同样都是哭,可带给我们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图源:giphy)

被洋葱辣哭的时候,虽然泪流满面,但内心毫无波澜,眼睛不会肿,哭完了也不会累。

而伤心大哭之后,我们往往会觉得身心俱疲,哭完第二天,还很有可能要顶着两个肿眼皮出门。

这是为什么呢?

别看“哭”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这其中也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1、其实人每时每刻都在流泪

大家是不是都以为,只有哭的时候才流泪?

其实不是,眼泪是由泪腺产生的,按照美国眼科学会的观点,我们的眼泪可以分为三种[1]

(1)基础眼泪

无论睁眼、闭眼,基础眼泪都存在,只是我们感受不到。

它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类和灭菌物质,如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而经常眨眼就像玻璃刮水器刷过车窗一样,可以冲掉一些刺激物,还能同时保护眼睛的角膜健康。

(图源:giphy)

(2)反射性眼泪

这种眼泪是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的,比如切洋葱时流下的眼泪。

洋葱被切开时释放了一种含硫的氨基酸,这种成分会刺激我们的泪腺,然后泪腺就分泌出大量的泪水,试图把这种刺激物冲掉。

(3)情绪化眼泪

也就是我们因为开心或者伤心时流下的眼泪。

大脑的边缘系统和下丘脑会处理我们的情绪,然后连接到神经系统,当强烈的情绪刺激自主神经系统时,就会出现情绪化的眼泪。

(图源:soogif)

放眼整个自然界,人类可能是唯一一个会因为情绪激动而哭泣、流泪的哺乳动物[2]

2、不同的眼泪,成分也不同

眼泪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抗体和溶菌酶(杀菌酶)还有无机盐,所以眼泪尝起来是咸的。

但不同的眼泪,成分是不一样的。

美国生物化学教授William Frey II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对比了反射性眼泪(洋葱的刺激产生)和情绪化眼泪(看了悲剧而产生)的区别,结果发现,情绪化眼泪中蛋白质含量高出24%[3]

(图源:soogif)

他还表示,情绪性眼泪里多了一些和人类压力有关系的蛋白质激素,比如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内啡肽。

所以他推测,哭泣对人体释放压力有好处[3],后来流传的“哭约等于身体排毒”这个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后来,多个研究也相继证实:哭对情绪压力的释放有一定帮助。不过大哭到底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很多专家还是有不同的观点。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哭和排毒没关系

一方面是因为眼泪就那么一丢丢,就算有化学物质,也不会带出来很多;另一方面大家都听过吧,医学上并没有“排毒”这个概念,都是好好的人,一天到晚哪儿有那么多毒要排。

(图源:soogif)

多看医典:眼泪可以排出人体毒素吗?

那么继续说,为啥大哭之后我们会觉得很累,甚至还想睡一睡?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经常说某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是因为一般情绪化的哭泣都是哭得很用力,这时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就像慢跑的时候呼吸也会加快),导致耗氧量增加,甚至会轻微缺氧。

哭完体力消耗严重,加上眼睛疲劳,所以会很想睡觉,偶尔还会头疼。

这也说明,大哭绝对是一门体力活。

3、哭到底有什么好处?

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经常听人说“你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弱者才哭,强者无所畏惧”……

但研究表明,哭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嘤嘤嘤真的有用。

(1)会哭的宝宝会得到更多的照顾[4]

当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哭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困惑、寻求帮助的方式。

无论是饿了、尿了、想要妈妈抱抱了,宝宝都会通过哭来表达,这也是宝宝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长期压制宝宝的天性,让他不要哭、不准哭,反而不利于宝宝情绪的释放。

(图源:soogif)

(2)会哭的人更容易激发他人的保护欲[5]

匹兹堡大学的Lauren Bylsma博士对哭泣进行了多项研究,他发现眼泪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性格的看法,爱哭的人往往被认为更热情、更友好、更真诚和诚实,当他们哭泣的时候,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

适当的哭一哭,真的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我们能获得更多帮助(没错,又get了一项技能)

(图源:soogif)

不管怎么样,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的释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总归是没错的。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情绪自由~

(图源:soogif)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