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奥运会田径冠军:跑步机虽方便但也不能忽视对膝盖的伤害

跑步机,已不再只是健身房的专利了,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这个“大家伙”确实给我们健身带来了方便,想什么时候跑就什么时候跑,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但,大家或许并不知道,长时间使用跑步机其实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Part1跑步机上跑步,有点儿像在被跑步机“遛”

跑步机在运作时,其跑带是处于一个向前滚动的状态,相当于是跑步机在带着我们跑。

如果想要每一步能够稳稳的落地,就需要跑者腿部和踝关节力量都要足够强才行。

但假如跑者的腿部、踝部力量比较薄弱,跟不上跑步机的速度,在跑步机上长时间的跑步很容易失去平衡,面临受伤的风险。

Part2:对跑步机的误解:有助力能跑得更轻松?

跑步主要是下肢在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承重的主要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当然,髋关节也会用到,但受力没有那么大。

在这其中,膝关节的半月板起到了缓冲力量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膝关节内的一些组织结构:

1、韧带:把不同的骨头连接在一起,起到牵引和稳定的作用。

2、软骨:我们吃烧烤时爱点的“鸡脆骨”其实就属于软骨,它覆盖在骨头表面,作用是减少骨头之间的摩擦。

3、半月板:膝关节内部的“减震垫”,“垫”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中间的,在我们进行运动时,起到缓冲/卸力的作用。

在跑步过程中,每一次与地面接触,上面提到的这些关节及周围的肌肉和关节内的软组织,会共同承受大约体重2~7倍的冲击力。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肌肉调谐”的概念,意思就是身体通过利用肌肉的力量,可以来缓解跑步对关节带来的冲击力[1]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室外场地跑步时,每一步都是主动着地,这个时候人体可以通过调整肌肉发力,分担关节和软组织的负荷,有助于降低遭受运动损伤风险。

相反,在使用跑步机跑步时,跑步机本身带有的助力会影响肌肉的发力。

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在跑步机上跑步时,大腿肌肉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这样一来,很难为关节分担压力,这就增加了跑者出现运动损伤的危险。

你知道吗:专业运动员也被跑步机伤害过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为我们赢得了惟一一枚田径金牌的王丽萍,在执教后,曾带运动员在跑步机上做坡道练习来增强腿部力量,几个月后,一些运动员的膝关节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Part3不忍心跑步机当衣架,该怎么用呢?

我们可以利用跑步机上做一些跑姿的调整,步频练习等,这些锻炼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小。

跑步姿势:身体要微微挺直,向前倾斜1~2度,然后在摆臂的过程当中,以身体为中轴线前后自然摆臂,摆臂时要记住8个字:“前不露肘,后不露手”。以肩为轴去前后摆动,这样能给跑步助力。
另外,跑步时脚尖朝向一定要向前,对于初跑者来说,全脚掌着地是相对最为合理的,因为它可以分散地面给身体带来的反作用力,减轻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一些冲击和负荷。

步频:我们接受训练的时候,步频要求是“180~186”(每分钟180~186步),但是不同人的身高、腿长等各方面都不一样,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做一些改变。
还要提醒的是,控制好跑步的时间,配合体能练习,增强肌肉力量,发挥肌肉保护关节的作用[2],这样可以减少伤病的发生。

Part4这几类人群最好不要使用跑步机

1.有关节炎、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或做过关节人工置换的人。

由于高频率的跑步会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造成压力,本来关节就有问题的人会越跑越伤。

建议:这类人可以去选择游泳等水中运动,因为水自身的浮力可以减轻人体关节的负担。

2.有颈椎病腰椎病的人。

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跑步会导致颈部、腰背肌肉紧张,而跑步机对脊椎也有反冲力,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

建议:有颈椎病的人可以打打羽毛球,这样可以活动颈肩,患有腰椎疾病的人可以选择水中运动,水的浮力可使椎间盘的压力明显减小,而且在水中运动时受水的阻力影响,人的动作变得缓慢,关节和肌肉不会受到强制性的牵拉。

3.有平衡功能障碍、协调障碍等疾病的人。
建议:这些人可以做一些“闭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固定,近端活动(比如俯卧撑、静蹲等),身体和肢体都很稳定,自己容易控制,不容易出问题。

4.儿童与老人。
建议:这两类人平衡、自控能力较差,不建议使用跑步机锻炼。老人可以选择快走、太极拳、乒乓球等运动,

奔跑,是千万年来始终存在人类基因中的本能。冯唐说:“去风里跑跑,风会抱你”,这种融入自然的美妙,不应该被钢筋水泥构建的森林而代替。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