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医学小编“阳”了,他们决定这样“自救”(4个私藏妙招收好)

大家好,我是腾讯医典的编辑小帅。今天想告诉各位的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在12月里,我们团队不少编辑都陆续“阳”了。

好消息是,经过我们内部讨论的“自救”方案,都陆续开始顺利“阳康”返岗!

我是团队里第一个“阳”的。12月13日,我出现了咽痛的症状,当天抗原检测结果就是阳性。在经过一周多的居家治疗后,是办公室里第一个回来的“阳康”编辑。

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天给大家做医学科普的编辑们,在“阳”了之后都是如何应对?有没有哪些特别有用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01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有备无患

——来自喜欢买买买的编辑小美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防疫经验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提前备药。

在12月初,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我盘点了一下自己和父母家里的医药箱,然后去药店补充了一些药物。当时,药品供应还比较充足,各类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的供应量都比较充足。

以下的药物清单可供大家参考,作为家庭常备药——

除了上述药物,如家中有慢性病病人,建议常备需要长期使用的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物等相关药物。

新冠自测抗原试剂,医用外科口罩,75%酒精,洗手液,消毒湿巾,含氯消毒液/剂,电子体温计,血氧监测仪,血压计,生理盐水,碘伏,创可贴,医用棉签和纱布等用品,也可按需进行储备。

即使你或你的家人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也建议提前备好相关的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出现不适时才考虑买药,可能会受供应和运力的影响,要等很久才能收到货,甚至出现买不到等情况。

当然,目前部分药品供应比较紧张。如果实在买不到,你也可以向亲朋好友多方求助。如果你比较幸运,抢到了一些药物,也可以考虑分享给你的亲友和邻居们,共克时艰。

02发热要不要退热,主要看个人感受

——来自烧了3天的编辑小帅

大家或许在网上都看到类似“发热低于38.5°C不要吃药”等的言论。

其实,发热真没必要硬扛。

关于发热的深入讨论,大家可以看我们前一阵子的文章:《发热就要退热吗?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这里,我想直接给大家建议:

要不要退热,不是取决于你具体发烧到多少度,而是看舒适度。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如果非常不舒服,那么就可以进行退热[1][2]

发热可能会伴有非常明显的不适:我在发病后的前1~3天都有发热,腋温在38.2°C~39.2°C不等,并且还伴有肌肉酸痛、发冷、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不少人会有和我类似的症状。

对于有基础疾病(尤其是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热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体温超过37℃以上时,体温每升高1℃,氧消耗会增加13%左右,也可能会加重肺部症状。

有效、简单、安全的退热方法,就是吃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都是常用且安全的退热药物,并且这2款药物还能同时减轻头痛、肌痛和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1]

但在用药退热时,一定要注意以下3点:

  • 请按说明书推荐的用量进行服用,即使有多个症状也不需要自行加量。
  • 如果你还有在服用其他感冒药(尤其是复方感冒药),要避免跟非甾体抗炎药一起服用,因为很多感冒药中也有非甾体抗炎药成分,混着吃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 如果要给小朋友用药,最好使用儿童剂型的药物,并严格按说明书服用。

我的个人经验是:发烧后,吃完药,立刻就去睡觉。睡觉时不用穿和盖得太厚,注意散热,一般可以比较舒服地度过发热最难受的阶段。

03嗓子吞刀片,冰块救了我一命

——来自喉咙痛失声的编辑大壮

在生病的第3~4天,我的咽痛发展到了传说中像“吞刀片”的程度。尤其是每天刚起床时,是咽痛的巅峰时段!

腾讯医典近期推文《新冠阳性后,嗓子“吞刀片”的快来!缓解咽痛的5个方法,一次打包给你》中也总结了5个方法可以缓解咽痛:

从我自己和身边亲友小样本的调研来看,几乎没有一个能完全消除咽痛方法,可以适用每个人。大家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服、尽可能缓解咽痛的方法。

毫不掩饰地说,以上的方法我都试了。对于我个人而言,最有效的是——吃冰的东西。

冰饮、冰块等食物和饮料,可以短时间地"麻痹"我们的嗓子,可暂时减轻或缓解吞咽疼痛,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补充水分[3]

吃冰止咽痛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事实上,这是各类医学指南和权威机构都推荐的方法[3]

没有证据表明吃冰会对身体造成健康损伤。当然,如果本身实在就不习惯吃冰,或者本就有畏寒不适,也当然可以选择让自己更舒适的方法。

当然,吃冰最大的一个缺点,可能就是——费钱。患病期间,我连续点了几天冰奶茶的外卖,花了快100块。

但是冰奶茶除了缓解咽痛,还有一个好处——令人在痛苦的病程中获得一点点快乐。

04家里有老人,最好能备个血氧仪

——来自孝顺的编辑卡乐咪

在我康复后不久,我妈在家也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抗原检测显示结果阳性。

尽管我妈的症状似乎比我还轻,但我却比自己患病更焦虑

老人、慢性病患者或孕产妇等群体,都是新冠病毒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群体。

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但老年人对缺氧反应迟钝,部分新冠感染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

血氧仪可以快速反映患者的氧合功能。通常而言,血氧饱和度低于95%,就要引起重视[4]

这意味着,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可以备一个血氧监测仪。

因为我没提前准备血氧仪,问了家附近七八家药店,才找到一家药店的血氧监测仪还有库存。万幸的是,我妈的血氧水平是在正常范围。

以上是腾讯医典编辑感染新冠病毒后“自救”过程中最想分享给大家的4点经验:

  • 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有备无患
  • 发热要不要退热,主要看个人感受
  • 嗓子吞刀片,可以试试吃点冰的
  • 家里有老人,最好能备个血氧仪

在和其他新冠感染者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很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一部分人非常抵触吃药。哪怕发热、肌肉酸痛等等,都要自己扛着,害怕用药的风险;

而另一部分人则非常焦虑,也非常依赖药物,一出现不适就想吃药,而不去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和合适。

其实这可能都是缺乏对新冠病毒感染正确认知的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身体的不适,让自己的生病和恢复过程不那么难受。

但也要意识到,有些症状用了药物也不一定能马上解决或缓解,滥用、错用药物还可能会让我们白白地承受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带来长久的健康损害。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新冠的防治知识,可以持续关注腾讯医典的推文,我们将会持续为大家筛选整理科学、询证的医疗健康知识,并用简单易懂的表述传递给大家。希望能为你的健康,给到一点帮助。

更新于 2023-01-06

参考文献 共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