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研究生玩蹦床后截瘫:这种网红项目,在医生眼里堪比车祸

蹦床一时爽,摔伤泪两行!

最近,网红蹦床又双叒叕出事儿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5 月 25 日 18 时许,江苏徐州 90 后女孩琪琪去一家蹦床馆玩蹦床项目。18:40,琪琪和男朋友、表哥一起开始玩“刺激”项目——人体炸弹。

这个项目是一个高大的气垫,站在高处的人用力蹦,躺在低处的人会被弹出、掉进下方的海洋球池中。当时,琪琪躺在低处,她整个人被弹起来以后,头朝下猛地扎进海洋球池中……

视频中,有男子狂奔而下。但海洋球池内毫无动静。最后,男朋友和表哥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把琪琪抱出球池。

(来源:网络)

当时表哥称,问琪琪什么感觉时,她回答“浑身发麻”。送入医院后,琪琪被诊断为:完全截瘫颈部脊髓损伤颈椎脱位(C6/C7);颈椎多处骨折(C6/C7 椎体附件骨折)

接诊医生表示,琪琪的康复将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以后能不能自主生活都是个问题。

蹦床伤人事件频发

网上随便一搜,我们发现,蹦床游戏引发的事故近年频频发生,网红蹦床堪比伤人利器:

2020年1月20日,河南一个小女孩从高处一头栽进了海洋球池,送医后诊断为截瘫

(来源:网络)

2019年7月,杭州的一家蹦床馆,刚考上大学的于先生,遭遇坠落事故,致胸椎和腰椎骨折……

(来源:网络)

2019年1月,8 岁女童心心(化名)玩蹦床时突然坠落地面,当即昏迷,送医院后,当天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称即使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来源:海峡都市报)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查,我们发现,涉及“蹦床”的侵权损害类民事案件,竟然共有 579 例,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仅 2019 年就有 187 起!

不止国内,在蹦床公园发源地美国,每年受伤的人也不少。据统计,仅在 2017 年,美国蹦床公园导致的急诊受伤病例就多达1.8 万人次[1]

美国儿科学会统计过 2018 年儿童玩蹦床的受伤情况,在玩蹦床受伤的病人中,踝关节扭伤骨折等肢体伤是最常见的,占 50% 以上,其次是脊椎伤(17%)和头部伤(10%)[1]

在美国犹他州,还有一位创伤外科医生叫克雷格•库克,大约接诊过 100 名蹦床重伤病人[1]

他的结论更让人震惊:

蹦床运动导致的重伤,堪比车祸现场!

就像在 145 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发生碰撞翻车,或者从高速行驶的摩托车上被摔出 30 米远造成的事故伤害!

(来源:soogif.com)

蹦床回弹力大,犹如重锤敲击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工程与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皮特·皮德科博士,曾对蹦床公园进行了多年的测试研究[1]

研究团队对蹦床的摆放方式、具体结构、力学原理和潜在危险等展开了实地观测和测试实验,还把结果和体操蹦床进行了对比分析。

他们发现,蹦床公园里的蹦床,很多都是多个蹦床捆绑在一起的“大蹦床”。由于蹦床与蹦床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一张蹦床发生摇晃,隔壁的蹦床肯定会跟着一起摇摆。

(来源:美国 CBS 新闻)

蹦床之间的能量转移,会对玩家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蹦床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有时会发生几乎失控的情况。想象一下,你上下楼时突然踩空楼梯是什么感觉?细想极恐。

之前,在美国新泽西州蹦床公园就发生过一个典型案例。

视频中,爸爸和儿子正在一起玩蹦床,爸爸先跳上蹦床,弹起来就出去了,但蹦床回弹的力量却瞬间击倒了随后上去的儿子,造成了孩子股骨骨折

(来源:美国 CBS 新闻)

股骨就是大腿骨,是我们身体最大的骨头,所以折断它并没那么容易,需要很强的冲击力。

但是在蹦床上,通过能量转移的力学原理,这样的事故却很容易发生了!

皮德科博士利用冲击锤和加速度计,对事件过程进行了还原。

(来源:美国 CBS 新闻)

测量结果显示,蹦床的回弹力,可传递巨大的冲击力,相当于一个 181 公斤的成人瞬间压在孩子的腿上。

在这种情况下,股骨就像被重锤猛击,速度越快,伤害越严重。

玩蹦床有门槛,6类人不建议玩

下面的 6 种人,尤其不建议玩蹦床:

  • 6 岁以下儿童:美国儿科学会曾发出过警告,年幼的孩子即使有看护人在场也容易在蹦床上受伤,所以 6 岁以下不建议玩[2]

(来源:soogif.com)

  • 颈腰椎不好的人:回弹力容易加重脊柱损伤。
  • 体重超重的人:肥胖人士对身体的控制力差,受伤风险增加。体重超过 240 斤的人,蹦床馆不让进。胖子们,颤抖吧!
  • 产后妈妈:盆底肌松弛的女性,弹跳后容易出现漏尿等症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酒后或服用某些药物(感冒药、镇静催眠类药等)后:这些都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增加受伤风险。

玩之前需要注意这些要点

不过,蹦床运动带来的“自由腾飞”的感觉,还是让一部分人欲罢不能。在享受其中的乐趣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

如果你不是危险人群,特别想玩,一定要留意这些问题:

  • 严禁把易碎品、各类容器、球棒、木棍、尖锐物及类似物品带进蹦床内;穿专业的防滑袜, 减少摔倒。
  • 6 岁以上儿童玩蹦床,必须有大人全程看护。
  • 开始运动前,要进行针对性的热身运动,可以先做原地小跑,使身体充分活动开,以防受伤
  • 普通人没有经过训练,弹起过高时容易动作变形,造成摔伤。
  • 不要在蹦床上尝试翻跟斗或其他危险动作。
  • 蹦床上每次只能有 1 个人:前面已经说了,人多了以后能量传导,会增加受伤风险。
  • 如果是自家购买安装的蹦床,蹦床周围要铺设柔软、有弹性的草坪、木屑、沙子或者其他缓冲材料。

总之,蹦床运动就像溜冰、滑雪等高难度运动一样,刺激又充满风险,选择这种网红项目一定要量力而行。

千万别爽了 1 秒,后悔半生!

更新于 2021-09-10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