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钱就能买 100 片的维生素 C,科学家从橘子里发现它却用了 100 多年!

从柑橘到维生素 C,中间跨越了两次工业革命

1912 年,关键人物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登场了。他提出了著名的“维生素理论”,即食物中有四种物质可以分别防治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这些物质就是“维持生命的胺素 (vitamine)”,中文称为维他命或维生素

“维生素”的命名就是这么来的,这四种物质也按照顺序被称为维生素 A、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D。

冯克创立的维生素理论打开了人类的视野:原来还有一类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我们身体里缺少了某些有益成分。人们终于知道了坏血病不是瘟疫,也不是传染病,而是由人体缺少维生素 C 这种未知的食物因子导致的。

维生素 C 终于在学者们的视野中出现)

此后,科学家们开始倾注巨大的努力来挖掘和发现尚未知晓的各种维生素。

1922 年,又一关键人物圣捷尔吉(Albert Szent-Györgyi)登场了。他发现卷心菜里含有一种能防止水果氧化变色的物质,并且在动物的肾上腺中也含有类似的物质,于是他开始研究如何从动植物中提取这种物质。

一直到 1928 年,他终于成功地提取到了极少量的该物质,并依照他的化学经验式 C6H8O将它称作“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

1929 年,圣捷尔吉在美国从大量牛副肾中分离出了 25 克己糖醛酸,并送了一半给英国的醣类化学家华特(Walter H. Haworth)进行分析,可惜那时技术不成熟,华特没有能确定其结构。

直到 1930 年,圣捷尔吉回到匈牙利,从当地的一种辣椒中成功分离出 1 公斤纯的己糖醛酸,并再次送给华特进行分析,才终于确定了己糖醛酸的正确化学结构,也就是维生素 C 的分子结构。

(维生素 C 的分子结构式)

在确定了己糖醛酸的结构式并可大量提取后,两位学者还进行了该物质在人体内的氧化还原研究,验证了己糖醛酸治疗坏血病的理论。

最后,两位学者将其命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意为防治坏血病的酸。圣捷尔吉也因他对维生素 C 及其在人体内氧化反应的研究,获得了 193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从 1747 年林德医生发现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到 1930 年两位学者确认维生素 C 的分子结构式,这段将近 200 年的时光跨越了两次工业革命!

从专利垄断到平民价格,维生素 C 的经历见证了社会法律的发展

虽然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找到了维生素 C,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能用上。

1933 年,瑞士化学家 Tadeus Reichstein 发明了维生素 C 的工业发酵生产法,并获得专利。

1934 年,瑞士罗氏公司购得了这个专利,并开始了工业化生产。罗氏公司也因此独占了维生素 C 的市场。

1954 年欧洲开始实行瑞士联邦发明专利保护政策,确定专利有效期为 20 年。因此,罗氏公司在 1954 年后又延续了 20 年的专利保护期,成为了工业生产维生素 C 的垄断巨头。

即使到 1974 年,专利失效了,维生素 C 还是被罗氏、武田制药等医药巨头垄断。与此同时,维生素 C 的原料价格还从 1973 年的 4 美元/公斤提高到了 1994 年的 18 美元/公斤,就更别说维生素 C 药品的价格了。

1980 年,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尹光琳发明了“维生素 C 两步发酵新工艺”,该法大幅度降低了维生素 C 的生产成本[2]

1985 年,罗氏公司购买了“两步发酵法”的国际专利权,但却没有使用,而是继续沿用老方法生产[2]。因为“两步法”的国内专利使用权并未出售,国内药厂使用该法也不会被罗氏公司起诉,所以到了 90 年代初期,国内成立了多家药厂采用该法生产维生素C,并逐步进军国际市场。

1996 年,维生素 C 的国际垄断巨头为了压制中国药厂开始打价格战,使得中国的维生素 C 生产厂家几近关停,只剩下东北制药等几家药厂苦撑,当时维生素 C 的价格已跌到了 2.3 美元/公斤[3]

1999 年,美国反垄断部门对操纵维生素 C 价格的瑞士罗氏和德国巴斯夫两公司开出了 5 亿美元和 2.25 亿美元的罚单[4]

2001 年,欧盟以操作世界维生素市场的罪名,向 8 家药企开出了总额 8.55 亿欧元的罚单,创造了当时欧盟反垄断史上的最高罚金记录[4]

在此之后,维生素 C 的价格才逐渐趋于低价状态,供求稳定。

现在,我们在药店花几块钱就能买到 100 片维生素 C 了,不得不说,这个价格是真香!当然,这是药品的价格,可不是包含了“智商税”的维生素 C 保健品价格!

(维生素 C 片剂)

现今坏血病已经被彻底消灭了吗?

20 世纪末,我国青海省玉树州发生了几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雪灾,灾后有数千人患上了坏血病,并且有数十人因病情严重而死亡[5]

此外,还有极少数婴幼儿因喂养不合理导致坏血病的报道[6]。那些患上坏血病的孩子,大多是在出生后的前 3 个月以奶粉喂养为主,3 个月后即以米粉喂养,很少添加蔬菜和果汁[7]

坏血病在国外也有报道,下图为 2003 年在《美国急诊药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坏血病的文章中患者的真实照片。

(来源:《美国急诊药学杂志》)

所以,即便是在水果供应富足的今天,大家也还是要注意预防坏血病。

一般来讲,普通成年人每日维生素 C 需要量约为 75mg 左右,也就是说,吃上 1 到 2 个橘子就足够啦!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有山楂、鲜枣、橘子、橙子、柠檬、西红柿以及各种新鲜绿叶菜等,大家可以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在自己的食谱中[8]

(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 C)

回望维生素 C 的发现之路,首个现代医学对照研究试验与诺贝尔医学奖这样的时间节点毫无疑问是历史的高光时刻,但这背后是无数淹没于历史长河的生命和学者们默默地探索。

医学上的任何一个进步都来之不易,对于先驱者,合理膳食、科学预防疾病,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8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