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美丽人生,还是跑残膝盖?科学跑步,学会这 5 点!

我有两个朋友。

一个颜值 30 分,身材一般,但她自从每天下班后坚持去附近的公园跑步一小时,半年过后,皮肤白亮,身材前凸后翘,身边的追求者也排起了长队。

一个朋友颜值 80 分,身材偏瘦,但下班后就葛优瘫,从来不运动。日积月累,身材走样,男朋友也和她分了手,在伤心失恋中,她愈加颓废,后来……

好了,我实在编不下去了……

但相信很多朋友读到上面的故事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确实有很多人通过坚持跑步,变漂亮了,人也自信了。

但今天,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真实版的。

朋友半年前迷上了跑步,每天下班再晚都会坚持跑两步的那种。结果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膝盖骨刺痛,特别是在跑步脚落地的时候。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髂胫束综合征”,大白话就是:膝关节受伤了,跑成了很多人口中的“跑步膝”。

据 2016 年《中国跑者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 80% 的跑者受到过伤病困扰,而膝关节损伤占到运动损伤总数量的 25% 左右[1],“膝病”是跑者最常遇到的伤病之一。

跑步时膝盖痛,就别硬撑了

膝关节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信号,要格外注意。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三块骨组合而成,分别是股骨、胫骨和髌骨。胫骨上面基本上是平的,而股骨下面则是椭圆状,一圆一平,怎么“相处”?

其实,膝关节内还有软骨和肌腱,把三块骨头“包”在一起,既灵活、又牢靠,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结构。

只要迈开腿,就必然要用到膝盖:上有“老”——除了要承担体重的重压,还下有“小”——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所以它也一直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

从损伤的机制分类来说,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过度使用损伤。

对于膝关节来说,突然发生的急性损伤一般发生在急停、急转这样的变向动作中,比如篮球、足球运动中跑、跳时发生的膝盖韧带撕裂。如果出现膝关节的急性损伤,要赶快就医。

慢性过度使用损伤主要会影响肌腱、骨腱结合等身体部位,最常见的是肌腱过度劳损引发的“髂胫束综合征”,大家经常提到的也有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

髂胫束的大概位置就是大腿外面按下去硬硬的那条筋,又长又粗,膝盖伸直或弯曲时,就会弹性地被往前、往后拉扯。过度使用会导致膝盖外侧疼痛,或者出现下面几种症状:

  • 膝盖无力,感觉站不稳
  • 上下楼梯时,膝盖骨内部及周边疼痛
  • 当弯曲或拉伸膝盖时,有摩擦声或“咔嗒”声
  • 膝盖骨有点软软的触感

轻度膝盖损伤如何处理

轻度损伤一般问题不大,在膝关节疼痛消失前,避免过度屈曲,不要在坑洼的地面剧烈活动,最好休息一段时间。

适当的热敷、按摩及理疗有助于控制关节水肿和炎症反应,加快痊愈。如果不当回事,损伤持续恶化真有可能变成永久性的。

膝关节损伤恢复后,运动也不要用力过猛,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对于爬山、蹬车这种对膝关节冲击大的运动则要小心。

如果隐隐作痛的感觉一直不能消退,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生那里就诊,比如骨科或运动医学科。

适量的跑步,不伤膝

跑步伤膝,是不是偷懒的理由?

其实不管什么运动,过长时间或活动量增大,都会对身体的“零部件”有一定“磨损”。很多人看到跑步伤膝盖,就片面理解为:只要跑步,就会伤害膝盖!

而跑步造成膝关节损伤,原因还是在自身,比如跑步过量、休息不足或跑步方式不科学(跑姿不当、肌肉损伤后还在继续跑步),导致运动负荷超出了膝关节的适应能力

2017 年 5 月,美国权威医学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发现:髋部和膝部的关节炎发病率,竞技型跑者(专业中长跑运动员)为 13.3%,久坐或偶尔运动的人为 10.23%,业余休闲型跑步爱好者为 3.5%[2]

所以,以健身为目的的跑步,不仅不会伤害膝关节,还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健康有好处。

科学跑步,大大降低受伤风险

很多跑友在跑步中受伤,核心原因还是没有采用科学的跑步方法

1.跑前热身运动

首先,跑前一定要热身,在激活骨骼肌肉的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下面就教大家 4 个热身动作,每个动作要坚持 30~45 秒:

(挺直两侧弯腰)

(前后交叉甩手臂)

(延迟踢摆腿)

(弓步行走)

2.正确跑步姿势

跑步时,最最重要的就是跑姿。调整好姿势细节能让你跑得更安全。

两届奥运会教练、“姿势跑法”鼻祖罗曼诺夫博士在《跑步革命》一书中总结了完美跑姿的三个基本动作:关键跑姿、落下、拉起(上拉)

(来源:Youtube.posetv)

连续的动作画面是这样的:

(来源:Youtube.posetv)

需要注意的细节有:

  • 目视前方,收下巴
  • 放松手、肩膀,摆臂幅度紧凑连贯,屈肘 90 度,避免越过身体中线
  • 腰部挺直,保持重心适度前移,利用重力产生加速前进的动力
  • 膝盖放松,脚底中前部先接触地面,使足柔和地落地,着地点在身体重心下方

3.跑步机和户外跑,哪种对膝盖损伤小?

有人研究过在水泥地、草地、塑胶跑道和跑步机上跑步时对下肢的影响,发现不同运动表面对下肢的冲击没有明显差异[3]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人的肢体会自动感知地面硬度变化,对下肢弯曲度和刚度进行微调,从而适应不同的地面。虽然人在跑步机上更喜欢把步子迈小一点、加快脚步,但跑步机和水泥地的地面反作用力都是相似的[4]

4.每周的跑量要达到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18~64 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要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果达到 300 分钟中强度运动或 150 分钟高强度运动,健康收益会更大[5]

中国全民健身指南指出 6~8 千米/小时的慢跑,都已经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只要你每周跑 3 次,每次 50 分钟,就能完成一周的运动量。

5.跑后一定记得拉伸

跑后拉伸这件事,还真不能看心情,尤其怕腿变粗的小仙女们。

跑步中,肌肉持续收缩会变得僵硬,而拉伸有助于舒展肌肉,恢复线条。

记住啦,想要“能打”的好身材,拉伸不可少!

(拉伸小腿)

(拉伸大腿)

(拉伸背部,保护脊柱)

你要是不听劝,到时当心“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到家来成病猫,膝盖痛得哇哇叫……

最后再送大家一句毒鸡汤: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跑一次步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跑两次!今晚,跑起来吧~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