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大强奸犯努某某被开除,化学阉割能保证强奸犯永不再犯吗?

强奸!性侵!

简单的两个词,却是许多女性的噩梦

7月,浙大某男生曝出被判强奸罪,学校却只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31日深夜,“浙大发布”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宣布给予该男生开除学籍处分。

(图片来源:“浙大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同在7月,成都一名14岁少女疑似遭遇强奸后跳楼自杀,而犯罪嫌疑人立案后1个月仍然在旅游。

怎样才能让性侵者“罪有应得”?除了让法律武器更加有力,呼声最高的恐怕就是“化学阉割”——毁掉他们的作案工具。

(来源:微博)

不过,虽然化学阉割在我国仍是一个法律盲区,但世界上早已不是新鲜事。

化学阉割已在欧美施行数十年

化学阉割是咋回事?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英国《卫报》曾报道过一名接受化学阉割的罪犯的反应[7]

Barry是一名多次性侵犯者。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冲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除性之外,脑子里没有别的事情。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会坐在一个能看见女人内裤的位置;如果她们穿了裤子,我会坐在或站在能看见她们乳房的位置。”

“和任何一个女性在一起时,我会不停地想,她的内裤是什么类型?什么颜色?”

在服用抗雄性激素药物(化学阉割常用的药物)几个月后,他自称感受到很大的变化:

“我能正常看电视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盯着女主持人看,希望她能分开腿,那样就可以看到她的内裤。”

“我开始把女人当成人,而不是性对象。”

化学阉割最早可追溯到1944年,当时用雌激素化合物(烯雌酚)帮助男性减少病态性行为[1]

20世纪60年代,德国医生试图通过抗雄激素抑制男性性反常者的反常行为;美国研究人员开始使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恋童癖”性侵犯者[2]

化学阉割在美国的合法应用,是在1996年9月18日,加州授权对某些获释性侵犯者使用化学或物理阉割。随后又有7个州通过了有关化学阉割的法律[2]

2019年,阿拉巴马州也通过了有关法律,要求犯有“性侵13岁以下儿童”罪的人,在出狱前1个月开始服用抑制雄激素的药物[3]

(图注:乔治亚州、蒙大拿州、俄勒冈州、威斯康辛州、佛罗里达州、爱荷华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先后通过了有关化学阉割的法律)

除德国、美国以外,目前至少有十余个国家通过了化学阉割相关法案[4][5],基本都是针对恋童癖等较为严重的性侵犯事件。

(图注:波兰、阿根廷、韩国、澳大利亚、爱沙尼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意大利、丹麦、瑞典、英国等通过了化学阉割相关法案)

化学阉割在控制犯罪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加拿大渥太华公共安全局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分析了69份相关研究发现,接受治疗者的再犯罪率(11.1%)比对照组的再犯罪率(17.5%)减少了6个百分点[6]

姗姗来迟的亚洲第一例

相比于欧美国家,亚洲对待化学阉割要保守得多,韩国是最早引进这种手段的。

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都是基于真实的性侵女童案改编。在它们的推动下,2011年韩国通过了《性暴力特别修正法案》(“熔炉法”)及《对性犯罪者进行防止性冲动的药物治疗相关法案》(化学阉割)的修订。

(电影《熔炉》剧照)

2012年5月,韩国执行了亚洲首例“化学阉割”,该名罪犯在1984年至2002年期间,先后对4名未满13岁的女孩实行性暴力或性侵犯[8]

2016年3月,哈萨克斯坦通过了针对猥亵、性侵幼童的化学阉割法案(2018年1月1日生效);在2018年9月宣布将执行首例化学阉割,并规划出2000名性犯罪者的执行预算[9]

2016年,在总统佐科·维多多的力推下,印尼通过立法,允许对恋童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并在2019年判决一名性侵了9名女童的罪犯执行化学阉割[10]

目前,中国国内也掀起了是否引进化学阉割的讨论。

有人支持,男性因雄激素过高而产生暴力倾向或者性欲望过高难以自控时,化学阉割是对症下药;

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对性罪犯基本人权的侵犯,是一种野蛮残忍的行为;

也有人认为,应当加强调查和论证,对犯罪原因进行细分,看看某个严重的性犯罪到底是雄性激素分泌量过高等生理原因,还是变态性心理、反社会性人格等特殊心理原因[8]

化学阉割的原理与争议

谈到男性性行为,就离不开雄激素。它是性行为的驱动力,参与性欲的发动和勃起[11];研究还发现,暴力罪犯的雄激素水平较高[12]

化学阉割就是通过化学方法(药物),将雄激素控制在青春期以前的水平,减少甚至让犯罪者没有性冲动。

常用药物有醋酸环丙孕酮(CPA)、醋酸甲羟孕酮(MPA)、醋酸亮丙瑞林

不同于物理阉割的“彻底”,化学阉割不会绝育,停药后作用消失,并且需要长期服药维持[13]

如果治疗对象的性暴力倾向高,需要更长时间的化学阉割治疗,最短也需要3~5年[13]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治疗时间越长,副作用越大,长期服用甚至出现睾丸萎缩,还可能会激发罪犯心中的仇恨,导致再次犯罪。

化学阉割也不能保证每个罪犯都不会再次实施性侵。加拿大的报告也提到[6],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弄清:化学阉割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个人会起效。

总结来说,化学阉割不是一个完美的办法,但配合心理干预确实可以有效防止性侵犯再次犯罪[5]

同样没有立法的,还有针对性犯罪者进行密切追踪(如佩戴电子脚铐)等措施,或许也是选择之一。

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也许,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机制,才能应付层出不穷的罪行。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1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