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被拴脖子险些丧命!儿童安全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

最近娱乐圈的瓜很多,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却揪住了知妹的心——一个男童被拴门绳勒住脖子,身体腾空悬挂了一分多钟。

(来源:网络)

可以看到男童一开始靠着大门,脚踩大桶玩耍,将拴门绳套在脖子上后,没踩稳不慎将脚下的桶踢走,身体立即悬空,如同上吊

这个情况十分危险,然而男童身边并没有大人看护。双脚不能着地的情况下,还拼命蹬腿去够远处的大桶。

(来源:网络)

过了十几秒,画面里走来一个年龄较小的幼童,但因无法救援,只好在原地站着。

男童就这样挣扎了几十秒,可以看出十分痛苦。

(来源:网络)

虽然在一旁的幼童准备移动大桶去救,但仍然难以解救。

(来源:网络)

幸好姐姐及时赶到,抱住了男童,并呼唤家长赶到,男童才得以获救。

(来源:网络)

虽然男童获救后昏迷了一会,但好在很快醒来,身体没有大碍。

男童妈妈在事后接受采访时称,当时自己在做饭,家中没有其他大人,才出现了以上惊险一幕。同时,她也表示以后会更加注意小孩的安全。

无意谴责这位妈妈,但通过这件事,我想该给家中有小孩的父母们敲响一记警钟:儿童安全无小事。

尤其正值寒假,孩子们回到家中,不写作业、作妖惹事固然令人头痛,但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更加令人追悔莫及。

因此,特奉上一份【安全带娃指南】,请各位宝妈宝爸惠存~

带娃不离视线外,娃在人在莫忘怀

现在人人沉迷手机,即使出门也刷个不停。很多带娃出门的父母往往因为刷手机,忽略了孩子,险些酿成大祸。

曾经就有这样一则新闻:孩子的家长在低头看手机,孩子突然向路中跑去,一头撞在急速行驶的外卖摩托车上,在地上打了个转。

(来源:网络)

还有在商场低头看手机的家长,直到孩子卷进电梯后才意识到。

(来源:网络)

以及有些家长认为只要用“遛娃神器”拴住孩子,就不会乱跑有危险了。但曾经就有小孩进了电梯而父母没跟上,导致小孩被挂在电梯上后又重重摔在地上。

(来源:网络)

还发生过姐姐在前面跑,后面弟弟被“遛娃神器”拉着一头撞上了闸门的事件。

(来源:网络)

除了没看住的,还有粗心大意把孩子误锁在车里的。尤其夏天被日光直射的车内温度可达四五十度,孩子有被活活热死、闷死的风险。冬天北方地区温度低,车内环境密闭,孩子也有受冻和窒息的风险。

下图为警察为了救出被锁在车里的小孩,正在砸车窗。

(来源:网络)

这么看外面的世界似乎太危险,是不是把娃关在家就可以避免危险了?并不!

下图中的女孩父母外出,自己醒来后爬出窗外,幸好被好心人看到救下。

(来源:网络)

虽然以上事件看似都是意外,但究其原因,它们的发生都有同一个规律,那就是——监护人忽略了孩子的处境,不是没看到孩子,就是忘记身边有孩子。而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带娃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无论出门还是在家,最好都能时时留意孩子的情况,哪怕手上有别的事情,也要分出一丝精力看顾好孩子,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

安全意识常备足,防患未然勤叮嘱

带过娃的人一定知道,虽然想要时刻看好孩子,但总难免一时分心,把一个能跑能跳、上蹿下跳的小朋友看顾得滴水不漏,实在是难上加难。

防坠落、攀爬摔伤

小孩子喜欢攀爬,下图是一美国家庭监控拍到的画面,女童双手抓住吊灯旋转摇晃,“大展身手”,相当危险。幸好家长从监控中发现后,拆了吊灯。

(来源:网络)

防范措施:

有调查发现,儿童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为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家长要提前做好防范。

小宝宝玩耍时旁边一定要有人看护;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平时可以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危险的概念,告诉孩子高空坠落的危险和后果。

防爆竹炸伤

每年都有小孩子放烟花爆竹被炸伤的新闻,特别是春节期间。

下图中的小孩在井盖上放鞭炮,不料点燃井内沼气,人和井盖一起被弹飞。

(来源:网络)

防范措施:

  • 不要让儿童单独燃放鞭炮或烟花;
  • 告诉孩子远离正在燃放的鞭炮及烟花;
  • 放烟花爆竹要远离建筑物、易燃物、汽车、井盖和下水道等地方。

防交通事故伤

不使用儿童座椅/不系安全带,发生车祸后直接飞出车外的事故,近年来频发。

下图中两车相撞后,白车的车窗被震碎,在后排被人抱住的幼儿脱手从窗户飞出,落到两车之间。

(来源:网络)

防范措施:

给汽车安装儿童专用座椅,并保证使用。

骑行等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防窒息、异物吞入

每年过年,都有儿童因为吃果冻、花生、汤圆等食物卡顿窒息的事故。

宝宝的吞咽反射都没有发育完善,吞咽时很容易噎到,或是打闹大笑时误将食物吸入气管。

防范措施:

给宝宝吃适合他月龄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在吃饭时看视频、打闹。

一旦发生呛咳,如果孩子可以呼吸、喊叫,仍能咳嗽,这个时候要鼓励孩子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来。

如果孩子无法咳嗽或说话,出现不能呼吸,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这个时候应赶紧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岁以内儿童:

1岁以上儿童:

家长们在力所能及地看顾好小孩的同时,更有义务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并起到预警的作用。身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以身作则不把安全当儿戏,认真对待,并对儿童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

最后,一份安全带娃标准姿势请收好:

1. 不要让孩子离开成人的视线,不留孩子独自在家。

2. 带孩子出门一定时刻提醒自己,避免遗忘。要教会孩子开门的方法。

3. 家中有孩子,一定关好门窗、煤气,把危险的物品、药品等放置于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4. 耳环、戒指、硬币、玩具等容易入口的东西不要给孩子把玩。

5. 给孩子吃处理成小块的食物,避免食物堵住气管造成窒息。

6. 给汽车安装儿童专用座椅,并保证使用,不要在行驶途中给孩子吃东西。

7. 对小孩进行安全教育,如玩耍时避开行车道、湖边等地;不可以攀爬公共设施;玩爆竹需要到空旷无人的地方,不可靠近建筑物、易燃物、汽车、井盖和下水道等。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