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知道吗?宝宝出生后打的第一针是维生素 K

大家都知道,新生儿需要打疫苗,但可能不太知道,大多数宝宝出生后亲密接触的第一针是维生素 K。

维生素 K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它。

(目前新生儿普遍都需要打维生素 K)

维生素 K 是什么

维生素 K 的身世虽没有维生素 C 那样轰轰烈烈,但也不简单!

1935 年,丹麦生物化学家亨利克·达姆在鸡的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维生素,这种维生素的缺乏会引起动物体内出血,使血液不能正常的凝固,所以称之为“凝血维生素”。

在英文中,K 是凝固这个单词“koagulation(凝固)”中的第一个字母,所以就把这个具有凝血作用的维生素命名为维生素 K。

而且由于这项重要的发现,达姆获得了 194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新生儿为什么要打维生素 K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维生素 K 不是疫苗。其次,维生素 K 对于我们的身体很重要,不能少。

研究发现,维生素 K 本身不能凝固血液,但它能合成凝固血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凝血因子,包括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2]

如果凝血因子缺乏的话,会使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导致出血或凝血时间延长,从而出现皮肤紫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引起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3]

为什么宝宝刚出生就要打维生素 K 呢?

第一,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维生素 K 通过胎盘的效率比较低,宝宝能吸收的量很少,所以刚出生的宝宝几乎都会缺乏维生素 K。如果是早产儿,体内维生素 K 浓度会比足月儿更低。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越容易缺乏维生素 K。维生素 K 缺乏是早产儿发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4]

第二,新生儿的肠道吸收效率和胎儿期相比有所减少,婴儿期的肝功能也不成熟,腹泻或肝胆疾病等都会影响宝宝对维生素 K 的吸收。

第三,虽说肠道里的一些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 K,但刚出生的宝宝肠道菌群不完善,不能像大宝宝们一样合成足够的维生素 K。

第四,新生宝宝原本就维生素 K 先天不足,如果后天仍补充不够的话,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凝血状态,还会增加出血风险[5]

这种由于维生素 K 的缺乏引起的出血,叫维生素 K 缺乏性出血(VKDB),轻者皮肤渗血,重者胃肠道出血,最严重的会导致致命性颅内出血[3]。目前我国 VKDB 的发病率平均为 0.24%,而世界平均水平在 0.06%~0.3%[3]

201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的新生儿都应该使用维生素 K,预防维生素 K 缺乏性出血。

刚出生的宝宝要打多少维生素 K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是足月儿单剂量维生素 K 1mg 肌肉注射早产儿 0.4mg/kg 肌肉注射,最大不超过 1mg。

目前,各个国家关于维生素 K 预防 VKDB 的用法用量并没有得到统一[6],国内也没有权威指南给予规范。我国《儿科学》教材中对预防新生儿 VKDB 有一些建议措施,主要有以下 3 点[7]

  1. 孕妈妈需要在宝宝出生前的 3 个月和出生后各注射一次维生素 K1,剂量是 10mg。
  2. 刚出生的宝宝需要肌肉注射 1mg 的维生素 K1,在出生后 1 个月、2 个月再各注射 1mg 维生素 K1早产儿剂量减半。
  3. 宝宝的乳母,每周口服两次维生素 K片,每次 20mg。

维生素 K 的家庭有哪些成员

刚刚我们说给宝宝打维生素 K1,难不成还有 K2、K3、K4、K5

你还别说,还真有。维生素 K 有很多兄弟,从 K一直到 K7,作用也相似。其中有医疗价值的是 K1到 K4。其中,K的亚型较多,也没有药物剂型,K1、K3、K都有药物制剂。

但是我们只能见到维生素 K1,而见不到 K和 K4。这是因为 K和 K是后来人工合成的维生素,药品名就没有继续沿用以前的命名规则,而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命名的。维生素 K叫“甲萘醌”,维生素 K则叫做“甲萘氢醌[8]

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仍旧是维生素 K1,因为它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及肝毒性最小。维生素 K有注射液和片剂两种剂型。

对于新生儿出血、肝功能不全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 缺乏等情况,只能使用维生素 K1[9]。维生素 K和 K则作为一种补充,更适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这类缺乏胆盐的患者使用。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补维生素 K 吗?

维生素 K 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人体肠道细菌也可以产生维生素 K,并被机体吸收利用,所以一般人不会出现维生素 K 缺乏,也不推荐额外补充维生素 K。

但是,如果存在下面这 4 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维生素 K 的缺乏,需要就医了。

  1. 长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会杀灭肠道内合成维生素 K 的细菌。
  2. 长期挑食,食物中缺乏绿色蔬菜,可能发生维生素 K 缺乏,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
  3.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具有出血性疾病的新生儿,血浆凝血因子的浓度会特别低,存在维生素 K 缺乏。
  4. 吸收不良引起的低凝血酶原症,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胃肠广泛手术后等有可能出现维生素 K 缺乏[10]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存在上述可能引起维生素 K 缺乏的情况,也不能擅自用药,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确定是否需要额外补充,并且维生素 K 属于处方药,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使用。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10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