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夜醒宝宝,这套方案一次性全解决!缺睡爸妈快收藏

有一句广告词是:“让你拥有婴儿般的睡眠。”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好想吐槽:这肯定是还没有生娃的朋友,才会向往这样的睡眠。

有宝宝的家长表示,“充电五分钟,哭闹两小时”,才是婴儿睡眠的真实体验。

在贵州卫视的综艺节目《育儿大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妈妈忙碌了一天,到了半夜,还要站在床边哄睡夜醒的宝宝,爸爸却在一旁呼呼大睡,你说气人不气人。

那么,怎么做才能解放妈妈,让妈妈拥有爸爸一样的睡眠呢?

营造舒适环境,让宝宝沉醉其中

如果宝宝睡觉的时候感觉不舒服,就很容易醒来,通过哭闹表示不满,所以我们要先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宝宝沉醉其中。

1.室内空气要清新:每天都要开窗通风,每次至少半小时。如果天气不好,也可以使用空调或者是空气净化器。

2.温度湿度要舒适:温度在 22~24℃,湿度在 50%~60%,对于宝宝来说是比较舒适的。

3.穿的、盖的要适度: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快,不要穿得太多、盖得太厚,否则宝宝容易出汗,晚上踢了被子反而更容易着凉。妈妈可以把手伸进被窝里,摸摸宝宝的小手小脚,感觉不凉,身上暖暖的没有汗,就表示温度比较适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宝宝睡在哪里比较好。

和妈妈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宝宝,比独自睡在婴儿床上的宝宝,入睡时间长、夜醒次数多、连续睡眠时间短[1]。所以,宝宝最好是睡在父母大床旁边的婴儿床上,既方便父母夜间照顾,也减少了来自父母的干扰。

婴儿床的围栏要牢固,间距不超过 6 厘米,以免小手小脚卡在里面。床上的玩具、抱枕等物品要清理好,防止阻碍宝宝呼吸。

入睡方式,决定哄睡难度

很多宝宝都有些“睡眠怪癖”,比如,有的妈妈要站着拍宝宝,宝宝才能睡着。这是因为,宝宝把睡觉和站着拍打联系到了一起。

一项研究表明,59.79% 的儿童,特别是 2 岁以下儿童在睡眠时,需要吃东西、含乳头等安慰行为;20% 以上的宝宝要在拍抱中入睡[2]这种依赖性行为,不利于儿童入睡和夜间睡眠的维持。

让宝宝轻松入睡,试试这些办法。

1.把这个活儿交给爸爸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周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月嫂阿姨,都应该参与到孩子入睡的过程中。这样,孩子才不会把睡觉和某一个人联系在一起。如果入睡过程只有妈妈参与了,那么以后如果妈妈不在场,宝宝就很难入睡了。

2.昏昏欲睡时,要趁热打铁

宝宝出生后 3~4 个月,父母要趁宝宝昏昏欲睡但还醒着的时候,就把他放到床上。这样可以避免宝宝把入睡这件事,跟抱抱、拍拍、摇摇联系起来,减少入睡时对家长肢体上的依赖

3.睡眠仪式不可少

生活需要仪式感,宝宝睡觉也是。

我们可以和聪明的宝宝说,妈妈要拉窗帘了,妈妈帮宝宝铺好床,妈妈给宝宝换上舒服的睡衣,我们就要睡觉觉了哦”。

坚持下去,以后只要做这一套动作,他就会意识到要睡觉了。

家长也可以自由发挥,比如给宝宝洗个舒服的热水澡、讲一个睡前故事等。

白天黑夜要分清

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四周都是黑暗的,没有昼夜作息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帮助宝宝区分白天和黑夜。

白天,家长可以正常说话、做家务,不要害怕吵着宝宝,就是要适应白天模式。

晚上要拉上窗帘,营造安静、昏暗的睡眠环境。慢慢地,宝宝就能区分白天活动、黑夜睡觉了。

下面这张表格是各个月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供大家参考[1]

宝宝哼唧,别太紧张

有时宝宝哼哼唧唧、扭来扭去,其实只是在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妈妈先别急,可以先观察一下,可能过会儿宝宝自己又睡过去了。如果宝宝开始哭闹,再轻轻安抚也不迟。

还有的妈妈怕宝宝晚上饿,非要叫醒他来吃夜奶。其实宝宝在 2~3 个月时,就能在夜间保持 5~6 小时不吃奶了。如果饿了,他会自己醒来,妈妈没必要强行来喂夜奶。(想一想,爸妈半夜突然喊你起来吃饭,会不会好气?)

如果宝宝突然大声哭闹,妈妈试着给宝宝喂奶,他吃了几口就不吃了,那多半不是饿的,而要考虑惊跳反射、肠绞痛、长牙等原因。

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说的是,当宝宝受到刺激后,会出现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者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等反应。这种反射在宝宝 3~6 个月的时候,会逐渐消失。

如果宝宝被惊跳反射影响,晚上睡不好,可以按照上图的步骤,把他包裹起来。

宝宝洗澡后,可以帮他拉伸一下四肢,多抚摸,惊跳反射也会减少。

肠绞痛

肠绞痛是因为宝宝肠壁的神经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在轻微腹胀或肠道蠕动比较剧烈的时候,宝宝会大哭大闹地表示不舒服。

妈妈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有助于排气。

喂奶的时候,如果宝宝的嘴没有完全把乳头或奶嘴包裹住,也可能造成肠绞痛。妈妈不妨在宝宝喝完奶后轻轻拍拍奶嗝,排出气体,预防肠绞痛

长牙

宝宝 4~10 个月就开始长牙了。这期间,宝宝会感觉不舒服,难免晚上睡得不安稳。

白天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沾湿的纱布块,轻轻擦拭、按摩宝宝的牙龈;也可以用冷毛巾、牙胶给宝宝咬一咬,缓解胀痛。等到宝宝的小牙长出来就好啦。

敲黑板:回顾几个关键知识点

↓↓↓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