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啤酒肚”非常危险?你的命和大肚子,只能留一个

中年男人长胖时,没有一块“肥肉”是无辜的,特别是肚子。

45 岁的老张,最近遇到一些小麻烦:原先可轻松穿上的二尺八的裤子,竟然穿不下了!

更可怕的是,记性越来越不好,动不动就关节疼,天天睡不好觉,白天没精神[1][2]

其实,老张的情况代表了大部分中年人的尴尬。很多平时看上去穿衣显瘦的中年人,其实都有着被大肚腩折磨的“难言之隐”。

而这样的身材,医学上有它自己的专属名称——向心性肥胖

凸起的肚子,到底有多危险?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一起来看看,这种特殊的“肥胖”为何让无数中年人发愁。

Part1

大肚腩都是向心性肥胖吗?

“向心性肥胖”,和我们常说的“肥胖”,其实不一样。

通常,大家口中的“肥胖”,是指体重秤上数值过大,或身体质量指数 BMIa,甚至更精准的数值——体脂率b

a.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千克/米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认为:中国成年人 BMI≥28 千克/米2,即可认定为肥胖[3]。)

b.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含量或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目前研究多以报道最多的男性≥25%、女性≥30% 作为肥胖判定标准[4]。)

但,是不是“向心性肥胖”,这两个指标说了可都不算,还是要听皮尺的!

“大肚腩”的“大”在腰上,不在四肢上,医学上有具体标准。

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 2020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都提出,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即诊断为向心性肥胖[5],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

Part2:

肥胖边缘疯狂试探,

腰围这样测才最准确!

万万没想到,成年人最后的的体面和倔强,竟然有一天会落到一根皮尺上……

“我还没有啤酒肚!腰围80…80多厘米,不到90…”

可腰围测得准不准,得看世卫组织(WHO)的推荐姿势:

空腹情况下,保持腹部放松状态,双脚分开 25~30 厘米,使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 12 肋下缘连线的中点(一般来说约为腰部目测最窄的部位)。

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 0.1 厘米[8]。”

记得:明早空腹,测量腰围后,回来对号入座!

Part3:

为啥一定要特别留意向心性肥胖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身体脂肪的分布,会随年龄增长变化,中老人脂肪尤其容易堆积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腰围对中年人的健康,意义重大。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向心性肥胖是预测中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我国一项基于5175位40~79岁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

向心性肥胖人群,“坏胆固醇”——甘油三酯(TG)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向心性肥胖人群, 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水平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7]

医典小课堂 

TG、LDL-C、HDL-C 都是啥?

1.TG 水平增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2.LDL 水平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

3.HDL 水平降低,预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

简而言之,向心性肥胖的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大!

需要说明的是,向心性肥胖的人,其它身材指标,往往都在正常范围。

这就让腰围这个简单易测又重要的身体指标在过去一直被忽视

Part4:

控制大肚腩,钟院士送你11字健康经!

最残酷的现实是,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局部瘦腰减肥方法!

“每天扭扭腰,消灭大肚腩”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想要瘦腰,和大肚腩说拜拜,还是听听钟南山院士的健康经:

勤锻炼,心态好,不要吃太饱!

图片来源:新京报)

简单说来,还是那句“管住嘴,迈开腿”!然后,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① 管住嘴:减少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做到低盐、低油、低糖饮食,注意营养、荤素搭配;

② 迈开腿:增加热量消耗,中年人基础代谢随年龄增长逐步降低,更需要通过适当运动帮助增加热量消耗。比如慢跑、游泳、广场舞、快走、太极拳等运动,长期坚持下去都是不错的选择。

坚持热量消耗持续大于热量摄入,保证二者之间热量差,长此以往,就会通过全身减脂达到消灭大肚腩的目标。

此外,如果同时进行卷腹运动,对增加腹部肌肉、防止腹部皮肤松弛也会有帮助。

希望,每个爱生活的你,告别油腻和肚腩,留住健康好体魄!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8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