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后,复查不能忘

介入手术全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通过植入支架等手段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心脏血管堵塞的问题,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介入手术后,除调整饮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规律服药外,定期就诊进行复查也是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环。

为何要复查?

植入支架后,冠脉局部狭窄对应的缺血表现会改善,大部分人的心肌供血会恢复。但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论是放支架还是搭桥手术,都不能完全“根治”,术后还需要规律服药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术后药物治疗期间,一方面要观察病情的控制情况,以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及时发现一些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支架内血栓)以及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如何安排复查,要预约吗?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开设了冠心病随访门诊,主要针对做完介入手术者。医生或护士会在患者出院前,预约好下次门诊就诊时间,按时间就诊后,医生会安排好接下来的就诊时间。只需按医生要求进行复查即可。可以了解下当地的哪些医院开设了冠心病随访门诊,或者向医生咨询、探讨最适合自己的复查方案。

多久复查一次?医生可能关注哪些问题?

通常,介入手术后,若病情平稳,可每 3 个月复查一次,1 年后医生会建议适当延长复查间隔,例如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具体复查频率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

医生常询问这些问题

  • 有无心脏相关症状,例如是否出现胸痛、胸闷,活动力是否下降等。
  • 有无出血情况,例如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发黑或带血,刷牙时有无出血,有无鼻出血、皮肤出血等。
  • 血压控制如何,是否控制在 140/90 毫米汞柱(mmHg)以下,心率有没有过快或过慢(正常人为 60~100 次/分,对冠心病患者心率的要求常会更严格些),血糖、血脂等指标如何。
  • 生活方式及用药情况怎样,有没有戒烟限酒,是否经常久坐,是否规律服药等。
  • 有无药物相关副作用,例如是否出现过敏、胃疼、肌肉酸痛等。

可能需要做这些检查

通常,复查时会检查血液生化、血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等,有时可能需要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 X 线片、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术后 1 年,可能需要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评估手段可能包括冠状动脉 CT、运动负荷试验或者冠状动脉造影等。

患者需要做些什么?

作为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工作:

  • 在家监测血压、脉搏,就诊时把监测情况展示给医生。
  • 带上之前复查时的所有检查结果。
  • 描述自己的感觉,不要遗漏。
  • 记录目前的用药情况,以供医生参考和调整治疗方案。对用药方案有任何想法,都需及时和医生沟通,不要自行停药。

出现哪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应提高警惕,不必遵循随访时间表,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前胸、上腹部或后背部出现严重不适感,难以忍受,甚至开始冒冷汗,或者不适症状持续了较长时间(超过 20 分钟仍不能缓解);在使用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等急救药物后仍然不能缓解。这些表现提示心脏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应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前往附近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 近期反复出现胸背部不适或剑突下(即胸部正中处的下方,俗称胸口、心口窝)不适感,次数越来越多,甚至一天内出现好几次,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或者体力越来越差,曾经能走 1000 米现在走 500 米就开始胸闷、气短。上述情况一般预示心脏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了,应及时前往心血管专业门诊接受检查及评估,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 出现严重的出血,例如持续黑便呕血;突然晕倒,出现肢体活动不便、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异常;四肢肌肉酸痛、乏力,伴有肌肉压痛等肌损伤表现。这些可能是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咨询医生,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通常,在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期间,只需遵照方案接受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同时注意自我监测,遵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若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加重,或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这可能是一些警示信号,需要予以足够重视。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