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愈。但因手术范围大,创伤大,术中易损伤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如膀胱、输尿管、直肠,并会不同程度的破坏淋巴管及神经,从而导致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淋巴囊肿及尿瘘等并发症。

淋巴囊肿

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宫颈癌根治术不仅包括子宫切除术,还需要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清扫。由于淋巴管遭到破坏,在术后会容易引发淋巴液流通不畅,形成淋巴囊肿,引起患者下腹不适、下肢水肿、腰腿疼痛等症状。

淋巴囊肿一般在术后 2~7 天发生,术后 5~7 天开始形成,症状为下腹部局限性隐痛,或自行扪及(触摸到)大小不等的肿块。淋巴囊肿大多边界清晰、局部压痛,囊肿合并感染时,则伴有发烧和局部疼痛加剧。

建议术后对患者进行按摩、活动下肢,穿医用弹力袜等,以促进淋巴液回流。对淋巴囊肿已经形成,且引起不适症状的患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如果伴有感染,则需要加强抗生素的使用。

尿潴留尿路感染

尿潴留是宫颈癌术后的又一常见并发症。因为宫颈癌患者往往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不仅切除有病变的宫颈组织和子宫体,还要切除一定范围的周围正常软组织,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边界,减少复发。

在宫颈周围的正常组织里,有支配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经过,术中不可避免会损伤或切除部分神经,从而导致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性障碍,以致排尿困难,形成尿潴留

另一方面,宫颈癌根治术需切除上段阴道壁,需要把膀胱后壁自阴道壁剥离,造成膀胱后壁失去支撑,膀胱位置后移,从而导致排尿不通畅。

术后留置导尿管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一般在术后 2 周拔除尿管,并测量残余尿量评估膀胱排尿功能。若残余尿超过 100 毫升则继续留置尿管,每周更换导尿管,如切除范围过广,可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值直到术后 4~6 周再试行拔除尿管,最终的拔除时间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如果伴发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静脉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宫颈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 13%~33%。宫颈癌术后出现下肢肿胀,除了常见的淋巴囊肿外,也可能是下肢静脉栓塞的症状,多伴有行走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长时间阻滞、手术中静脉壁创伤、凝血机制加速等因素有关。围手术期需做好预防工作。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于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至术前一天停用;术后度过出血危险期后再次使用,直至患者能正常下床活动。

建议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卧床休息时在床上活动下肢。静脉栓塞一旦形成,即存在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引发肺栓塞脑栓塞的可能,从而威胁生命安全。所以,静脉血栓,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需要尽早、合理治疗。

肠粘连肠梗阻

肠粘连、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在宫颈癌中并不多见,一般发生于年老、体弱、术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消失。建议患者于术后第 2 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可有效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

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

这是宫颈癌手术治疗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发生在手术 1~2 周内,表现为阴道持续性流液,伴尿量减少,与术中游离膀胱、输尿管有关。膀胱阴道瘘可以通过膀胱内注入美兰试剂进行诊断,而输尿管阴道瘘则需要行泌尿系造影才能诊断。输尿管瘘和膀胱瘘发生后需要到专业科室行输尿管镜或手术治疗。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