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治疗后应该如何随访?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并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健康。

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明确诊断为宫颈癌后,医生依据其临床分期(即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制定的 FIGO 分期)及患者意愿,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无手术禁忌的微浸润宫颈癌,如有生育要求,可考虑宫颈锥切术或宫颈切除术;如无生育要求可行全子宫切除术;肉眼可见的宫颈癌,治疗方式多为改良根治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手术后的病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辅助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患者出院后均要定期至妇科肿瘤门诊进行随访,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

随访时机与频率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患者治疗后恢复较好,相关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会渐渐忽略定期随访,直到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症状,如:腹痛,盆腔痛,腿部疼痛或淋巴水肿症状,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尿频,尿急,咳嗽,体重下降等,才会来医院就诊,这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2018 年 NCCN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已明确建议宫颈癌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治疗后 2 年内每 3~6 个月随访 1 次,第 3~5 年每 6~12 个月随访 1 次,5 年后每年随访 1 次。对于高危患者随访间隔应相应缩短,2 年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第 3~5 年每 6 个月随访 1 次,5 年后可每年随访 1 次。

随访时的检查项目

在门诊随访时,需要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恢复情况、有无不适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医生依据各种临床资料对近期病情变化作出评估,同时进行一些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胸片、超声、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一般情况下,每 3 个月行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及超声检查,每年行胸片、宫颈-阴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及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

对于术后出现阴道排液,体重减轻,下肢水肿,盆腔、髂关节、背部或腿痛等提示复发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CT、磁共振或 PET-CT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评估检查。

其实,门诊随访不仅是疾病复发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患者提供相关问题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医生可以为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并且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营养和锻炼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