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 II 级,治疗还是观望?

随着大家防癌意识的提高,许多女性都会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有时不查还好,一查居然还真发现了个宫颈上皮内瘤变 II 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I,CIN II )!CIN II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查出来的人不免要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别慌,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 CIN 的那些事儿!

一、定义:什么是宫颈上皮内瘤变

首先,我们要肯定大家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意识,因为宫颈癌筛查能够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2]。不过,在宫颈癌的筛查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医学词汇会给大家带来困扰,比如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宫颈上皮内瘤变、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等。这些看起来有些相似的复杂词汇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筛查结果和大家后续的处理密切相关!

正所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正常的细胞到癌细胞也有一个过程,宫颈癌自然不例外

正常的宫颈细胞就像一个老实人,不会闹事;而癌变了的宫颈细胞却像个恶霸,会到处烧杀侵略,让人闻风丧胆。然而,好人和恶霸并不是非留即杀的处理方式,即使是犯了罪也需要定罪量刑,不会一律格杀勿论。

宫颈癌筛查就是“抓坏蛋”的过程,筛查的结果就好像是给“变坏”的宫颈细胞定罪,而接下去的处理方式就是“刑罚”。

表 1 . 宫颈“坏”细胞的“罪名”[1][2](非典型增生/原位癌CIN 和 LSIL/HSIL)

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鳞状上皮内瘤变SIL

轻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I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
中度非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II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
重度非典型增生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III
原位癌

最初,宫颈“坏”细胞的“罪名”被分为四等,从轻度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越来越“坏”。但后来发现:这真是太麻烦了!于是,就把“罪名”合并成了三等,分别称为 CIN I、CIN II 和 CIN III,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合成了 CIN III。到了 2014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现 CIN II 和 CIN III 似乎都需要干预,于是又一次简化,仅保留两种“罪名”,将 CIN II 和 CIN III 合并,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当然,“罪名”不同,“刑罚”自然也不同。一般较轻的宫颈病变,如 CIN I 不太可能变成癌,所以也无需立即干预;而较重的病变,如 CIN III,则很有可能变成癌,所以要斩立决[1]!但处于中间位置的 CIN II 则较为尴尬,究竟是判个缓刑,看看这个坏蛋会不会改过自新,还是立即执行死刑,让它再没有机会作乱呢[3]

让我们看看权威医学杂志怎么说!

二、研究:CIN II 或将自行消退

CIN II,究竟是应该治疗还是观望?

这主要取决于 CIN II 会不会癌变。如果 CIN II 会自然消退,那么当然可以先不做干预——俗称“等待观察”。然而,如果 CIN II 有较大的可能性变成癌,那么肯定要及时干预,斩草除根!

表 2. 积极检测下 CIN II 消退、维持和进展的比例[3]

CIN II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
消退维持进展消退维持进展消退维持进展
整体52%34%13%46%29%14%50%32%18%

30岁以下的女性

38%36%18%51%31%9%60%23%11%

那么 CIN II 究竟会不会癌变呢?

最近发表的一篇汇总了 36 项研究数据的文献发现,半数的 CIN II 在积极监测下随访至 24 个月时,会发生自然消退,在年龄小于 30 岁的年轻女性中,更有 60% 发生了消退——也就是说,有一半人的 CIN II 只需要经常给医生“看看”,2 年之后就会自然消退,无需干预;而年轻女性消退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能够免受治疗之苦[3]

表 3. CIN II 随时间的变化[3]

随访时间消退进展
3 个月        42%         5%
6 个月        52%        13%
12 个月        46%        14%
24 个月        50%        18%
36 个月        50%        24%
60 个月        44%        23%

如果能够先观望,我应该观望多久呢?

分析发现,在长达 5 年的随访期间,近半数女性的 CIN II 都会消退,在没有额外干预处理的情况下,自己会好。而还有 1/3 左右的女性,她们的 CIN II 可能会一直维持原样。虽然不需要积极处理,但严密的观察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不代表诊断出 CIN II 之后就能高枕无忧,定期给医生检查是必须的。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够自然消退,但不可否认,CIN II 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发生进展,而一旦进展到了 CIN III,就需要及时干预,以绝后患!

所以,当看到 CIN II 时,既要放宽心,又得长个心眼!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个性化是关键!

三、选择:个性化决定是否干预

上述文献的作者认为,不少未经治疗的 CIN III 将会在未来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4],因此 CIN III 的确需要治疗,这点毋庸置疑。而 CIN II 的处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WHO 2014 年将 CIN II/III 合并,可能会导致过度的诊断或治疗[5]

此外,这项研究还提供了关于 CIN II 进展或消退的最新信息,为 CIN II 的处理提供了更多依据,有益于指导患者进行选择。研究指出,对于 CIN II,我们的处理或许不用像 CIN III 那么激进。在决定是继续观望还是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个人的风险偏好、是否感染 HPV、未来是否有怀孕计划、是否能够长期坚持随访等许多因素[5]

简单地说,对于年龄较大、害怕癌变、不再准备怀孕、有高危 HPV 感染、没有条件进行长期随访的患者,可以当断则断,选择进行积极干预;而对于年龄较小、心态较好、未来有怀孕计划、没有高危 HPV 感染、有条件坚持长期随访的患者,则可以继续观望,因为此时干预会增加她们未来怀孕流产早产的风险[3][5][6]

不过,随文刊发的编辑评论及相关的报道也指出[6][7],这项研究其实并没有对 CIN II 的处理给出明确的答案。同时,由于各个地区采取的所谓“积极监测”的方法不同,CIN II 本身的定义也不够清晰,因此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很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并且使得人们不便将其结果应用于临床。

在中国,情况则更特殊一些——担忧会不会对 CIN II 有过度诊断或治疗可能还有点早,因为更多的时候人们根本不会去筛查!上海疾控中心 2013 年开展的调查显示,沪上女性对于宫颈癌筛查有一定认知,但参加筛查的比例却相对较低——做过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比例为 24.6%,而做过 HPV 检测的比例仅为 4.1%[8]

另外,中国相关的指南或专家共识目前较不完备[9][10][11],没有能够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标准的筛查方法,也没有能够兼顾筛查效果、费用、操作简便的处理流程[12][13]。因此,在进行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病变随访时,除了患者个人的情况之外,还需要参考目前的专家意见,并考虑当地医院的条件,在医患共同协商之下,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1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