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宫颈癌时应当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半年前,有一位患者心急火燎地跑到我的门诊,对我说:“医生,我该怎么办啊,你可要帮帮我啊,我不会得宫颈癌了吧?”

等她心情平静了些,我才明白了她的问题。原来最近 1 个月,她和丈夫同房时,每次都有点下身出血,量不多,拿纸巾擦擦时发现的,有时候下腹还有点坠坠的不舒服。警惕性很高的她,连忙去网上找答案,越看心越凉,完了完了,自己肯定得宫颈癌了。

我连忙安慰她说:“别急别急,我给你做个妇科检查看看。”

检查时,我发现她的宫颈有中度“糜烂”,拿棉签擦擦,的确有点出血。于是我建议她,不如先做个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检查,等这两个结果出来后再说。她同意了。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TCT 结果是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HPV 结果是 58 型阳性。所以,她是有做阴道镜检查指征的。

第二天,我就给她做了阴道镜检查。在给她做阴道镜时,发现她的宫颈 4 点和 10 点处有两块边界相对清晰的醋白上皮,碘染色也是阴性的。于是就当机立断给做了病理活检(用活检钳夹下该部位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几天后,我再见到她时,她拿着报告单忧心忡忡地和我说:“医生啊,怎么样,我得的到底是不是宫颈癌啊?”

报告单上的结果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我给她解释了这个对她来说陌生的医学名词:HSIL 属于癌前病变,也就是说目前还不是癌,但如果进展下去就是宫颈癌了。虽然可能有大约 1/3~1/2 幸运的人能够自行转归,但大部分的病患还是会要么维持癌前病变的现状,要么进展为癌。而且 HSIL 存在的时间越长,进展为癌的风险就越高。所以,对于 HSIL,目前临床上医生的意见很统一:建议做宫颈锥切术。

于是,她立马办了住院,3 天后,我们给她做了宫颈锥切术。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的病理报告也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与术前符合,并且内外切缘都是阴性的(也就是说,切干净了)。近期我给她做了复查,TCT 和 HPV 都显示正常。

其实,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还是能治愈的,甚至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通过以上这个例子,我想大家也基本明白了怀疑宫颈癌时应当做的检查流程:TCT 加或不加 HPV →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阶梯诊断”。

TCT 加或不加 HPV 只是宫颈病变检查的第一步,如果这第一步显示有问题,那么,就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若阴道镜下发现异常,就应该做病理活检才能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如果第一步检查结果是“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 (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HPV 也是全阴性的,患者也没有同房出血或阴道排液等症状,那接下来的阴道镜和病理活检就基本可以不再做了,女性朋友也可以松一口气,不过仍要注意定期复查。

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能阻止癌变的发生、发展。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能通过规范的“三阶梯诊断”,防患于未然!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