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放疗都有哪些方式?如何实施?

宫颈癌放疗分为远距离放疗(体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后装腔内照射)两种。对于原发宫颈癌患者来说,进行根治性放疗时,上述两种治疗方式都会采用;而对于术后宫颈癌患者,则采用上述两种放疗方式或单纯盆腔外照射方式来进行治疗。

什么是远距离放疗?

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患者身体的某一部位,设计范围包括盆腔原发肿瘤区域及淋巴引流区域。体外照射负责照射宫颈肿瘤、宫旁组织和区域淋巴结,采用外形与 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相似的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

远距离放疗如何实施?

目前宫颈癌体外放疗主要采用适形或者调强放疗技术。由于需要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常常需要花费 1~2 周的时间才能开始治疗。主要的流程包括:固定器的制作 → CT 模拟定位 → 靶区的勾画 → 放疗计划的设计及计算 → 复位验证 → 正式开始放疗

固定器的制作

为了保证患者制作固定器时的体位状态与治疗时的体位状态一致,在放疗开始前需要制作一个个体化的体位固定器(即塑料体罩或真空垫)。固定器制作完成后,在每次体外放疗时都会使用,因此,需要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保持胖瘦状态与制作固定器时的状态一致,因为太胖则固定器无法放置,太瘦又会起不到固定效果。

CT 模拟定位

这个阶段患者需要携带个体化的固定器到 CT 定位机房进行一个 CT 扫描,CT 扫描前需要进行特别的准备,尽量排空大便,适当的膀胱充盈,并且口服造影剂让小肠显影,有时医生会在患者阴道内放置特别的标识,提示病变部位。护士在 CT 扫描时需要给患者打一针增强针(即注射造影剂)。

接下来就是进行靶区的勾画、放疗计划的设计及计算、复位验证,这些都需要放疗医生、物理师和放疗技术员配合完成。

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放疗了,患者在治疗床上平躺,并用固定器固定好。在放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也不会带有射线,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通常周一至周五进行每天一次的照射,每次大概 10~20 分钟,周末休息,体外放疗总疗程为 5~6 周。

什么是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是放射源置于宫腔或阴道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肿瘤原发灶和邻近的宫旁组织。腔内照射通过外形类似小机器人的后装治疗机来进行照射,放射源放置于后装治疗机内,并根据需要进入患者宫腔或阴道内的预先植入的管道内进行治疗。

近距离放疗如何实施?

近距离放疗是在体外放疗后期或结束后开始的腔内治疗。通过外照射的治疗,宫颈肿瘤明显地回缩,这样后装腔内放疗所产生的剂量曲线就能够较好地覆盖需要照射的范围。

每次后装前患者需要进行阴道冲洗,必要时需要灌肠及留置尿管,这样可以保证直肠的空虚状态及适度、定量的膀胱充盈。在后装腔内放疗时,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医生将事先消毒准备好的施源管放置进入患者的宫腔及阴道内。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的疼痛不适,这时医生会事先给予止痛和麻醉药物,所以患者不用担心。

后装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少量阴道流血及下腹部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之后会逐渐缓解。后装腔内照射治疗结束后,患者身体内不会带有放射源,也不会带有射线,因此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一般腔内治疗每周 1~2 次,治疗时间是 2~3 周。因此,体外放疗联合腔内放疗,总体的放疗疗程控制在 8 周以内完成。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