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虽然手术和放疗是治疗宫颈癌最重要的两种手段,但是我们知道,手术和放疗仅仅是局部治疗,局限于宫颈、宫旁和区域淋巴结,并不能控制肉眼看不到的病灶或可能存在的全身看不到的转移灶。因此,在手术或放疗实施前,我们还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或杀灭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放疗等治疗。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由 Friedlander 等(1983年)[1]及 Sardi 等(1986年)[2]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新辅助化疗获得了成效。目前,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成为越来越多被探讨的一种宫颈癌的新治疗方法。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势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许多优势,具体如下:

  • 减弱宫颈癌细胞的活力,降低癌细胞在手术过程中播散及在术后转移的几率。
  • 改善患者宫旁浸润情况,使患者达到可以进行手术的期别,增强患者对手术的适应能力。
  • 有效减少患者的肿瘤负荷,有利于在手术中将肿瘤组织全部切除干净,使手术的治愈率得以提高。
  • 缓解或者彻底消除亚临床病灶,即肉眼无法看见的病灶,降低远处转移的概率,降低复发的可能。
  • 肿瘤细胞对放疗敏感性会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放疗的效果。
  •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够使肿瘤组织的手术切除率得以提高,并且能够降低局部及远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方案

目前,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多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比如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方案,这些化疗方案在临床上也有较为理想的作用。当然,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脱发,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低等骨髓抑制表现,手麻、脚麻等神经毒性反应。一般通过相应的预处理,对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可以忍受化疗副作用。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不足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也存在如下的不足:

  • 术前如果新辅助化疗无效,则可能导致肿瘤在此期间继续进展,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害。
  • 新辅助化疗可能改变肿瘤的边界,使临床医生对肿瘤不易评估,对化疗结果的判断也会容易混淆。
  • 误导医生采取不适当的保守治疗,或者新辅助化疗导致患者全身情况下降,导致医生不得不选择保守的治疗方法,以致于肿瘤复发转移给患者造成更加难以弥补的损失。

总之,医生会通过合理的判断,为患者选择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我们相信,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化疗上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