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3个核心症状,可以形象地总结为“丧”“宅”“乏”。
丧,就是心境(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是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而且症状跟外部环境不相称。简单说就是,没有任何外部因素引起这种情绪低落,毫无征兆地感到悲伤;或者外部因素不足以引起这么严重、持久的情绪低落。
现代人常说自己“丧丧”的,就是说悲观失落、颓废沮丧。但抑郁症的情绪低落,比“丧”要严重得多。旁人可发现,抑郁的人常低头呆坐、沉默寡言,眉头紧锁、眼神忧伤、面色憔悴,因内心痛苦而哭泣,看到高兴的事情也难露笑容。
86%的严重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我的消极情感,例如“我让每个人都很失望”“我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我不应该活着”等。
83%的患者会比以前更爱哭,有时即使没有眼泪,也会情不自禁地“干哭”。这一表现以女性居多,她们常这样说:“我就是想哭,眼泪像没有闸门的洪水一样,忍不住”。常人因悲伤的事情哭完后,心中会有放松的感觉,而抑郁的人哭完可能会轻松一点,但仍感到抑郁。
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低落的表现有区别。
- 轻度抑郁者会闷闷不乐,缺乏愉快感,做事没有干劲,常诉说“心中压抑”或“高兴不起来”等。
- 中度抑郁者的烦躁情绪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别人的劝解往往毫无用处。这种抑郁情绪一般“晨重夜轻”,也就是早晨较严重、傍晚有所减轻。
- 重度抑郁者则“升级”为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痛不欲生,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或“生活没有乐趣”等。严重抑郁症患者中,88%会流露出“悲伤”“忧愁”等与情绪低落相关的言行;70%表示自己“总感到悲伤”,且“无法摆脱它”。
宅,就是兴趣缺失
主要表现是,对大多数或所有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例如,对以前爱吃的东西、喜欢的运动、爱玩的游戏、喜欢的电视节目等,都没兴趣了。五颜六色的世界在他们眼中变成灰色,美食、玩乐、友情、爱情、性生活、成就感等都变得无趣,他们只能天天“宅”在家里。
重度抑郁症患者中,92%以上会出现兴趣减退和欲望满足感缺乏。在他们身上,“付出-收获”是失衡的,对自己做的每件事都不满意,不管付出多少,都感受不到满足感,于是越来越不主动,责任心和义务感也逐渐缺失。
不同程度的抑郁,兴趣缺失的表现有区别。
- 轻度抑郁者,常感觉生活失去乐趣,难以从家人、朋友、工作中获得“愉快感”,他可能会试着找一些轻松愉悦、不需动脑、无需担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然而即便这些在常人看来开心的体验,对于抑郁者却仍难以获得愉悦感。
- 中度抑郁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感到生活很乏味。他们虽然仍会尝试一些过去喜欢的活动,但往往感觉不到开心,找不到以前的“愉快感”。
- 重度抑郁者再也感受不到任何“乐趣”,甚至厌恶以前喜欢的活动。多数患者会抱怨“没有任何事情能带来满足感”。对待亲友,他们有时会表现得“冷漠无情”,往往是由于抑郁导致的懒言少动,不愿外出。
乏,就是意志减退、精力缺乏
意志减退简单说就是“丧失积极动力”,当面临一个选择时,他们宁愿被动依赖别人,也不想独立自主;宁愿逃避责任,也不愿主动尝试解决。轻度抑郁者中,65%有此症状;重度抑郁则多达86%。
与精神上的低落对应,79%的抑郁症患者疲乏感增加,他们大多数时间感到疲倦,做任何事情都会加重疲乏感,即使是一些不需要耗费多少精力/体力的小事,如休息、放松、娱乐也不能减轻这种感觉。
不同程度的抑郁,意志减退的表现有区别。
- 轻度抑郁者对很多事情不再主动。例如,抑郁的退休老人可能会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没劲,每天只是机械性地活着,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他们比平时更容易觉得疲劳,以前工作几个小时都还精力充沛,现在稍微干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 中度抑郁者连日常活动都失去自发性。例如说:“吃饭、刷牙、洗澡,这些事情我知道应该做,但就是不想做”。他们可以“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但感到很痛苦。早上醒来时,他们就会感到低落,放松、娱乐都不能减轻这种感觉。
- 重度抑郁者几乎没有动力主动做事情,有时宁愿一动不动。甚至有些患者达到亚木僵或木僵的程度,需要家人不停地督促洗漱、穿衣、吃饭。更严重者为木僵状态,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口水流出也不擦,喂进食物也不嚼,唯有眼球还在运动。
除了三大“核心”,抑郁症还可能出现下列症状:
- 内心“空虚”感;
- 易激惹、易发脾气,即使是在一些小事上;
-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觉有罪,纠结于过去的失败或自责;
- 行动或说话变得更慢;
- 焦虑、激动、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
- 入睡困难、早醒,有的患者睡眠增多;
-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患者是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 经常或反复想到死亡、自杀念头、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
- 无法解释的躯体不适,如背痛、头痛、消化道不适,对症治疗常无法缓解。
如果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出现上述表现,或毫无缘由地感到痛苦或忧伤,影响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社交活动、人际关系,持续2周以上,就要警惕抑郁症的可能。
参考文献 共 1 篇
[1] Beck AT , Alford BA.Depression: Causes and Treatment[M].2nd Editio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