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嘌呤饮食,真的能控制痛风吗?

以前,很多医生都倡导痛风病人进行“低嘌呤饮食”。但新近研究发现,严格的低嘌呤饮食降尿酸的效果十分有限。

一方面,这种做法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很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已有相当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短期干预研究表明:

  • 高嘌呤食物也有“好人”:传统观念上认为的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海鲜)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但人们同时也发现,有一些高嘌呤食物并不增加血尿酸,如富含嘌呤的豆制品和蔬菜。
  • 低嘌呤食物也有“叛徒”:一些低嘌呤的食物也有升高尿酸风险,如果糖丰富的水果和饮料。

人体的尿酸由内源性代谢(自身组织和细胞分解产物)产生的尿酸(80% )和饮食摄入的外源性尿酸(20%)组成。控制饮食可降低 10%~18% 的尿酸(约 60 μmol/L),同时还可减少关节疼痛的次数,减少药物的服用量,因此,痛风基本和首要的非药物治疗就是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

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别以为你控制好饮食就可以不吃药了。很多病人在患痛风之前已有多年的高尿酸血症,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需要通过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下降到 300 μmol/L 以下,从根本上将体内过多的尿酸排泄。在此基础上加以饮食控制,才能终止关节炎发作,保护心肾等脏器。

痛风急性期的膳食选择

  1. 嘌呤患者要限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每日嘌呤摄入量要控制 在 100~150 mg。
  2. 蛋白质:急性期应以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来源,每天摄入量控制在 0.8~1.0g/kg(这里的 kg 是按标准体重计算,即身高 减去 105 。比如一个 155cm 的女性,不管她本身体重多少,她的标准体重都是 50kg,所以她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不能超过 50g)。
  3. 脂肪:控制在 50g/ 天。
  4.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适当提高,以精白面、米为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其他糖类应尽量少吃,如蔗糖、甜菜糖或蜂蜜,因为它们分解后一半会成为果糖,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
  5. 多进食碱性食物:每天摄入 1000g 低嘌呤的蔬菜和水果,促进尿酸排出,同时又能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但太甜的水果含果糖较多,最好少吃或不吃。
  6. 多饮水:每日液体摄入总量达 2500~3000 ml,使每日尿量达 2000ml 以上,使尿 PH 值在 6.5 左右
  7. 禁酒、戒烟,不饮用含糖饮料。(茶叶碱、咖啡碱在体内代谢成甲基尿酸盐,不生成痛风石,所以对咖啡、可可、茶不必严格限制。)
  8. 改进食品的烹调方法:吃肉时先将肉煮沸,弃汤后再行烹调,这样既不影响食物的口味,也可以减少食品中嘌呤含量。辣椒、芥末、生姜等调料要少吃,以防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

间歇期膳食选择原则

  1. 平衡膳食,以维持正常理想体重和正常血尿酸水平:蛋白质 1g/kg(标准体重),避免高嘌呤饮食,优先选用低嘌呤饮食;每周 2 天选择低嘌呤,5 天选择中嘌呤饮食。
  2. 禁酒戒烟。
  3. 多饮白开水,不饮用含糖饮料。
  4. 重超标者制定计划,逐步减轻体重。
  5. 限制钠盐和高脂肪食物摄入。
  6. 选用植物油。

嘌呤食物:禁止食用

  • 家禽家畜的内脏,包括肝、肠、心、胃、肾、肺、脑、胰等
  • 带籽的海鱼,如沙丁鱼、凤尾鱼
  • 鱼籽、虾类、蟹黄
  • 贝壳类
  • 火锅汤和浓肉汤

中嘌呤食物:限制食用

  • 家禽家畜类:牛肉、羊肉、猪肉、鸡肉

提示:家禽类(鸡、鸭等)为白肉,对血尿酸影响小,因此,推荐患者优先选择家禽肉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 水产类:草鱼、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螃蟹、鳗鱼、鳝鱼、香螺、鲍鱼、鱼丸、鱼翅
  • 豆类及其制品:豆制品(豆腐、豆腐干、豆腐乳、豆奶、豆浆)、干豆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豆苗、黄豆芽

提示:部分豆类通过制作处理,会去除一部分嘌呤,且含有的盐卤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摄入,不作为禁忌。

  • 蔬菜类:菠菜、笋(冬笋、芦笋、笋干)、豆类(四季豆、青豆、菜豆、豇豆、豌豆)、海带、金针菇、银耳、蘑菇、菜花

提示:蔬菜中的嘌呤相对荤菜而言,触发痛风发作的风险低,可以食用

低嘌呤食物:鼓励食用

  • 主食类:米、麦、面类制品、淀粉、高粱、通心粉、马铃薯、甘薯、山芋等。
  • 奶 类:牛奶、乳酪等。
  • 荤 食:蛋类、猪血及鸡鸭血等。
  • 蔬 菜:大部分蔬菜属低嘌呤食物,可放心食用。
  • 水果类:少吃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而果糖含量较低的天然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则对痛风影响不大,痛风患者可以增加摄入。
更新于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