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和预防非常重要。
那么抗精神病药物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呢?医生都会怎么处理呢?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类帕金森症、急性肌张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及迟发型运动障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发生比例较高,急性肌张力障碍和类帕金森症可通过减低药物剂量和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静坐不能可予 β 受体阻滞剂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症处理。迟发型运动障碍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如果出现可考虑一种迟发型运动障碍小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几乎不引起迟发型运动障碍。
过度镇静
常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出现,表现为多睡、白天嗜睡,睡前服药可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严重者应该减药,避免有危险的操作活动。
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
严重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氯氮平、奥氮平发生比例较高,对于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检测血脂、血糖,注意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电图改变(ST-T 改变、QT 间期延长)和传导阻滞。体位性低血压会增加患者发生意外摔倒和骨折的风险,发生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心动过速可予 β 受体阻滞剂。代谢障碍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注意改变饮食结构,必要时可换药或者给予相应药物对症处理。
内分泌改变
可引起泌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及性功能异常。可予药物对症处理、减药或换用另一种影响小的药物,闭经可采用中药治疗、人工周期等方法。
流涎
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睡眠时明显,可予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建议患者侧卧睡眠。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等,临床上常对症处理如多饮水、口服通便药等。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减药或换用此类作用较小的药物。
肝脏损伤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一过性肝酶增高,多可自行恢复,可同时服药保肝药物并监测肝功能。
癫痫发作
氯氮平诱发癫痫较多见,可减低药物剂量,如果治疗剂量无法减到发作阈值以下,可合并抗癫痫药物或者换药。应避免合并使用氯氮平和卡马西平,以防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恶性综合征
恶性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可达 41℃~42℃)、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转氨酶升高。
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紧张症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发生率为 0.2%~0.5%,但死亡率约为 20%~30%。
一旦诊断,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支持治疗,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可试用多巴胺激动剂,有报道电休克治疗有效。
粒细胞缺乏症
氯氮平引起较多见,使用氯氮平的前3个月应每周检查白细胞计数,之后也应定期监测,如白细胞计数低于 4.0×10^9/L,应立即减量或停药,同时给予促进白细胞增生的药。
其他不良反应
皮疹可用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如果出现皮疹同时发热,应警惕剥脱性皮炎的发生。喹硫平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降低,但不伴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目前尚未发现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