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何时能减量?怎么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的严重慢性精神病。第一次发病是治疗和干预的最佳时期,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最好,所需剂量也少。如能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复原机会最大,长期预后也最好。从开始发病至发病后的最初 5 年,精神功能的损害相对较小,如果处理得当,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

开始治疗后,应该持续服药多久?

一旦确诊精神分裂症,就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治疗可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 3 个阶段。

急性期

是指首发或急性复发、精神症状非常严重的时期。治疗目的是,尽快缓解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预防自杀及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冲动行为,争取最佳预后。

急性期治疗至少需要 6 周。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及药物特点来选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进行足疗程治疗,并会认真观察、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

巩固期

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疾病会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在巩固期,医生原则上会维持急性期的剂量,一般持续 3~6 个月。

此时期需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复燃或波动,预防抑郁、强迫症状以及自杀,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监测和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如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吞咽困难闭经泌乳、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肝、肾功能损害等)。

维持期

在疾病相对缓解后,将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精神症状复发、改善精神状态。

这一时期的疗程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不少于 2~5 年。对有严重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史者,医生会适当延长维持期治疗时间。关于治疗多久可以停药,建议询问经治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

抗精神病药物何时能减量?减量期间要注意什么?

出于对药物副作用的惧怕或结婚、怀孕、回归工作等的需要,不少人常会来咨询医生:“我的药能减量吗?”

在疗效稳定、无特殊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维持期是可以减量的。适度减量可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

医生常会在巩固期结束后,逐渐将剂量减至巩固剂量的 1/3 至 1/2;或每 6 个月减少原剂量的 20%,直至最小有效剂量。一般情况下,用较低剂量维持治疗,定期复诊,随时调整剂量,可避免复发。但请注意,切勿自行减药和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药物剂量。

如果减量期间出现急性发病时的症状,或出现任何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

  • 对于减药或停药后出现急性复发者,医生会根据既往用药情况,继续使用原来有效的药物及急性期剂量。
  • 如果无效,可能会增加治疗剂量继续观察,或换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待病情平稳后,再治疗 6 个月方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减药。
  • 如 5 年内有 2 次及以上发作,维持治疗时间视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听取医生的治疗方案。

共同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医生  邵天男

更新于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