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情足够稳定、精力恢复良好时,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期,就可以开始训练生活、学习及工作技能了。
生活能力
健康人一般能主动去做某些事情,这称为“始动性”。而精神障碍者总是不主动做事情,也就是“始动性缺乏”,进而诱发阴性症状[1]。他们平时会表现出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等症状,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家属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康复者在个人卫生、饮食、衣着、排便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结合奖励制度,手把手教导康复者,做到起居有节,饮食、睡眠有规律。
个人卫生方面,可以训练按时起床,换衣、洗漱、整理床铺,每周在固定时间剪指甲、刮胡须,饭后自己洗碗等。从不会做到学着做,再到主动做,大多数人在 2~3 周内就有明显改变,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能主动与人点头微笑、打招呼[2]。但这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一旦松懈,再训练又要从头开始,费时费力,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家属切忌事事包办,“过度溺爱”不能避免他/她再受刺激,只会让康复者与社会“脱钩”,更加“分裂”。
学习能力
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少年期发病,大多在初高中的学习阶段。如何处理好治病和学习的关系,关乎此后的一生。
发病初期病情较重,还有较多的幻觉和妄想症状,对精神状态影响很大,学习的注意力被严重分散;此时以药物治疗为主,剂量通常较大,对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有较大影响。如要坚持学业,既要顾及药物影响,又要考虑治疗效果,治疗和学习难免顾此失彼,孩子还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治疗或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建议先暂时休息或休学,把病情基本控制好,药物剂量减小后再恢复学习。
工作能力
对于症状稳定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让他/她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提高自信心,逐渐适应工作环境。
起初,可以让康复者从事一些需集体进行的简单工作,如做手工、打扫卫生和分发东西等。后期,恢复良好者有可能回归到从前的工作岗位上去。
回到工作岗位之前要评估患者情绪是否足够稳定,幻觉妄想症状是否消失或者处于轻症状态,对于生活事件的发生有没有正确的观点看法,能不能平静处理问题,可以在门诊由专科医生评估。
共同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医生 肖婧美
参考文献 共 2 篇
[1] 王善澄.实用精神病康复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