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青少年的多动症、自闭症有何区别?

小宋,10岁,读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很差。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小宋的父亲,要求他带儿子离校看病。原因是小宋不能专心听课,且上课时爱说话、喜欢打断老师讲课、小动作多、有时擅自离开座位;做作业也不认真,坐的时间超不过 3 分钟,喜欢到处攀爬、吵闹,有时还欺负同学。

父亲带小宋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医生经过详细检查,诊断小宋为“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但父亲宋某不太理解,说同小区一个 9 岁的孩子也有爱做小动作、无法静坐、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被诊断为“自闭症”。为何两个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得的却不是一个病呢?

多动症和自闭症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简称多动症)常在12岁前发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易冲动等,容易造成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3岁前即可表现出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性的刻板行为,该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可以根据其功能水平笼统的分为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

一般而言,多动症和自闭症的主要区别在于:

  • 起病年龄上,自闭症更早;自闭症患儿早期就可出现情感淡漠,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存在语言发育的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
  • 两者都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但多动症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所导致;而自闭症是由于语言、智能发育迟缓所导致;笼统而言,多动症儿童的智商多处于正常水平。近一半的自闭症儿童智商(IQ) 低于 50,1/4 的儿童 IQ 在 50 至 70 之间,另外1/4 的儿童 IQ 高于 70[1]
  • 虽然两者都存在活动增多,但有本质区别。多动症患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且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扰,情绪易冲动、兴奋,表现为小动作增多、手脚不停、无法静坐等;而自闭症患儿的主要特点是行为刻板,反复做同一个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转动手、转圈圈、玩弄同一种玩具等),如强行改变或限制其刻板行为,可能引发冲动行为。
  • 吵闹行为。多动症患儿的吵闹行为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冲动、活动增多造成的;而自闭症患儿是因为外界改变了孩子的刻板行为、爱好或环境而导致,部分患儿可出现冲动攻击行为。
  •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多动症的本质是注意不集中和持续时间短暂;自闭症是因为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低下,对他人缺乏兴趣,语言能力发育低下,进而导致的沟通缺乏。

多动症、自闭症治疗和预后有什么不同?

多动症的治疗根据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药物治疗(哌甲酯托莫西汀)和认知行为治疗(支持小组、社交技巧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自我管理训练、家庭治疗等)。

自闭症则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常以康复训练为主,结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控制冲动紊乱行为)等,目标是改善核心症状,即促进言语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矫正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刻板行为和不良行为,让孩子尽量掌握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减轻或消除伴随的神经、精神症状。

从疾病结局来看,多动症的预后较好,青春期和成年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活动过多的症状会减轻,多数孩子可正常生活和工作[2]自闭症能否被治愈一直是颇具争议的话题。通常认为自闭症儿童预后不佳,无法治愈。少数研究则认为部分儿童可以脱离自闭症的一些困扰,达到了“最佳结果”。智商水平、早期干预、家庭支持等是影响自闭症预后的重要因素[3][4]多动症和自闭症都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两者在外在表现上可有一定的相似性,可造成混淆,因此,当父母或家人对孩子的情绪、行为等表现有一定疑惑时,建议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及时干预,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共同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赵远桥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