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哪些手术方式,医生会如何选?

肺癌可以“怎么切”?

目前肺癌有下面几种手术方式,它们切除肺的范围不同,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 楔形切除术——切除肿瘤和周围少量正常组织;
  • 肺段切除术——切除肿瘤所在的肺段;
  • 肺叶切除术——切除含肿瘤的整片肺叶;
  • 联合肺叶切除术——单肺叶+其他肺叶部分组织或双肺叶;
  • 全肺切除术——切除含肿瘤的一侧肺的所有肺叶。
  • 袖状切除和隆突成形术。

手术方式“怎么选”?

肺癌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通常,病理分期为 Ia~IIIa 期的周围型肺癌,医生一般选用肺叶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原发灶、可能的淋巴结转移灶,最大限度降低复发几率[1][2][3][4][5][6]

如果是中央型肺癌,或者肿瘤跨肺叶生长、并且侵犯支气管或肺动、静脉,则可能需要做难度更大的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隆突成形术。其中,全肺切除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切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而袖状切除术和隆突成形术,是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完成肺隆突或支气管的重建,最大限度保持肺功能。

早期肺癌能不能“少切点儿”?

随着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筛查肺癌的普及,越来越多早期肺癌被发现。特别是CT片上的“毛玻璃样病变”,发展缓慢,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都很少见。对于这类肺癌,仍需要做标准的肺叶切除吗?专业界还在探讨。

为了研究早期肺癌能不能“少切点儿”,日本专家开展了一些大型研究,对比肺叶切除与亚肺叶切除(“小于肺叶”的切除)的结果。您可以点击下文了解详情:

总之,肺癌手术方式的制定,会朝着越来越“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精准切除,尽量保存正常肺组织。

术中更改术式

术前,医生通过支气管镜、CT等检查来确定手术方案,但检查结果与术中很多解剖细节仍可能存在出入。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会在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腔镜下手术转开放手术

如果医生在胸腔镜下探查后,如果发现肿瘤侵犯了肺门(肺内侧面中央的椭圆形凹陷,是血管、淋巴管、神经等进出肺的“大门”)、分离血管困难,或遇到大出血等紧急情况,在腔镜下操作风险高、切除困难,可能会放弃腔镜下手术,转为开放手术。

根治性切除转姑息性切除

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范围超过预期,原本计划的“根治性手术”可能改为“姑息性切除”。所谓“姑息性切除”,是指病灶无法彻底切除干净,但可以部分切除、减小肿瘤、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手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侵犯了重要脏器、无法切除,则有可能剩下一小部分肿瘤,或直接结束手术,改为放化疗等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张涛医生 陈婧华医生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