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新药:两大类11种!晚期肺癌有了更多新选择

2018年,我国批准了4个肺癌新药——安罗替尼、赛瑞替尼、纳武利尤单抗阿来替尼上市,美国批准了2个新药——达克替尼和劳拉替尼上市,并扩大了6种已上市药物的应用范围。其名单如下:

肺癌是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5%为小细胞肺癌(SCLC)。在NSCLC中,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

那么,这些新药分别适用于哪种类型的肺癌?效果怎么样?我们邀请了权威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段建春副主任医师和王鑫副主任医师作如下分析。

哪些人可以用新药?

多数上市新药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并集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下面具体看一下

EGFR突变患者:达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

在NSCLC患者、尤其是亚洲患者中,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类突变。对于携带这类突变的晚期患者,EGFR靶向药——专业上称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比化疗更有效、毒性更低,安全性好。

2018年上市的新药达克替尼,就属于第二代EGFR TKI,在临床试验中,它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达到14.7个月,在目前所有已上市的一代和二代EGFR TKI研究中,结果最好,因此获批用于一线治疗[1]

EGFR有多种突变类型,其中有些很罕见,如S768I、 L861Q、G719X等,一代EGFR TKI对这类突变无效、或疗效较差,而二代药物阿法替尼能显著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因此,2018年FDA批准阿法替尼用于携带这些罕见突变的晚期患者。

一代EGFR靶向药和阿法替尼发生耐药,有约60%是因为治疗过程中发生了新的突变——T790M,新药奥希替尼“专克”这种突变,因而在2015年获批,用于因T790M导致一代药物耐药的后续治疗。2018年,美国FDA批准它直接用于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而不必等到一代药物耐药之后才用。这是因为研究表明,它使患者的中位PFS达18.9个月,优于目前上市的所有一代和二代药物[2]

ALK突变患者:劳拉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

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突变是另一类致肺癌突变。2018年美国上市的新药劳拉替尼是第三代ALK 靶向药,研究证明,对一、二代药物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近一半在劳拉替尼治疗后获得缓解。此外,对于脑转移患者,劳拉替尼的颅内缓解率可达75%[3],这是它的一大“亮点”。

我国上市了2个二代药物——塞瑞替尼和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可以用于有ALK融合、但不耐受一代药物克唑替尼、或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患者。研究发现,这类患者使用塞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4]

阿来替尼可用于ALK阳性的晚期患者一线治疗,能使其中半数以上患者获得长达近3年的PFS[5]

没有EGFR、ALK突变的非小细胞癌患者:durvalumab、atez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

对于不携带上述两类基因变异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的4个新药带来了新希望,其中durvalumab和atezolizumab都属于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单抗类药物;而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则属于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类药物。

对于一线放化疗后疾病没有进展的III期患者,durvalumab可用于维持治疗,能有效阻止癌症进展,患者的中位PFS可达16.8个月,而不用该药维持的话,中位PFS只有5.6个月[6]

对于没有EGFR和ALK突变的非鳞癌,atezolizumab联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超过19个月,疾病进展风险下降41%,死亡风险下降22%。因此,FDA批准该方案作为一线治疗[7]]。

帕博利珠单抗早在2014年就上市了,2018年,FDA扩展了它在肺癌的适用范围——对于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只要不携带EGFR或ALK突变,都可以用它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这是源于它的良好疗效:对于非鳞癌患者,该方案使中位PFS达8.8个月,是标准治疗的2倍;对于鳞癌患者,该方案使中位PFS达6.4个月,中位OS达15.9个月,远超过现在的标准治疗[8]

纳武利尤单抗也于2018年在我国上市,对于没有EGFR、ALK突变,在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安罗替尼

用过2种以上全身治疗失败的患者,无论是否携带EGFR突变,可以试用我国上市的新药——安罗替尼。安罗替尼能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作为三线治疗,它可以使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3个月[3]

小细胞肺癌也有新药可用:纳武利尤单抗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很高,常规用化疗,但常出现耐药,复发率高。对于这类难治复发患者,治疗选择很有限。

一项研究表明,纳武利尤单抗使12%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缓解[9]。因此,FDA批准它用于化疗失败的晚期小细胞癌患者。

新药好在哪?

此次上市的新药都属于靶向或免疫药物,它们已经成为肺癌治疗不可或缺的方法。

靶向药物针对导致癌症发生的驱动基因,例如上文提及的EGFR和ALK。对于携带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对晚期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以2018年上市的阿来替尼为例,对于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它使中位PFS达到了34.8个月,并降低脑转移风险84%。疗效显著优于既往所有治疗。

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的患者,无论鳞癌还是腺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初始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优于之前的其它方案。除了初始治疗,免疫药物作为维持治疗,也延长了疾病控制时间和生存时间。

小细胞肺癌肺癌中“老大难”的一种亚型,近20年无新药问世。2018年,除了纳武利尤单抗获批,还有一个联合方案实现了一线治疗的突破(atezolizumab+卡铂+依托泊苷)。不止如此,其他多种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相信将有更多新药获批上市。

会耐药吗?

耐药是所有抗肿瘤药物均有难以逃脱的梦魇。肿瘤细胞狡猾异常,常常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某条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旁路通道就会被激活,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在用药1年左右都会发生耐药。

目前通过组织或液体活检手段,医生能够了解患者耐药时基因的变化,根据耐药基因变异选择针对性用药。上文提到的奥希替尼对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出现耐药基因T790M突变的患者有效,免疫联合化疗或抗肿瘤血管药物亦可能对部分EGFR-TKI耐药患者有效。但总的来说,医生现在还未探明全部耐药原因,也尚无足够药物来解决所有耐药问题。

这些药安全吗?

通常情况下,靶向药的不良反应比化疗轻,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激光制导炮弹”,命中率高,威力强,打击目标外的损伤非常小。

2018年肺癌的免疫新药都属于PD-1/PD-L1抑制剂,本身并不攻击肿瘤,而是通过解除肿瘤周围的免疫抑制状态,恢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清除来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肺炎、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等。但少数(<1%)患者可能出现致命性的心肌炎间质性肺炎,需要警惕。此外,极少数患者用了免疫药后,还可能出现肿瘤加速发展的情况,这被称作“超进展”。目前对于哪些患者会在用药后会发生超进展,还没有很好的预测方法。

不过,作为患者,不必因为畏惧不良反应而不敢用药。在用药前,可以咨询有相关经验的专科医生;在用药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告诉医生以获得有效的治疗。

中国患者能用这类新药治疗吗?

上述药物中,达克替尼、劳拉替尼、durvalumab和atezolizumab这4个药还未在我国上市,但指日可待。

其他药物都已在我国上市。当然,这些新药价格不菲,免疫治疗药物亦尚未进入医保,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经济因素非常重要,怎样选择“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需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2018年上市新药的信息,请点击阅读

更新于 2021-09-16

参考文献 共 9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