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变差了,就是痴呆吗?

很多人抱怨自己“记性变差”了,开玩笑说自己 “痴呆”了。那么,老年人记忆减退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AD)或痴呆吗?中青年人为何会记忆减退?怎么判断是不是痴呆呢?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就是老年痴呆吗?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容貌、身材都会逐渐成熟、老化,这是生命的规律。资料表明,人到40岁后,脑细胞数目开始逐渐减少。年龄越大,脑细胞数目越少,脑萎缩程度越明显,但萎缩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中止。

健康老人的生理性脑萎缩会引起脑功能下降,包括信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的能力,即记忆力下降。但健康老人的记忆力下降往往程度较轻,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通俗说就是看得懂时间、找得到路、还能和老伙伴一起玩。这时到医院做记忆力检查,结果通常是正常的。

老年性痴呆是记忆、执行、计算、语言等大脑功能的全面衰退,速度和程度远超同龄人,可能会看不懂钟表、经常迷路、不爱和人交流等等。而这时候去医院拍片子、做量表,常常能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1]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通常可分三阶段[2]

  •  第一阶段大约1~3年,主要表现为近记忆下降,即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情
  •  第二阶段约为发病后的2~10年,远记忆也开始逐渐下降,记不清自己一生的经历;还可能出现行为、情绪改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家人照料。
  •  第三阶段约为发病后8~12年,与他人交流困难,甚至终日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总的来说,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不一定就是老年痴呆,但若发现经常丢三落四、说过的话扭头就忘等情况,或出现上述三阶段中的表现,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或记忆门诊就医

中青年的记忆力衰退是怎么回事?

如今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记性也普遍不太好了。有些中青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如上班忘带工卡、回家忘带钥匙、答应的事情转身就忘……我们的记忆被谁偷走了?

记忆减退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除了年龄增长使脑细胞萎缩,导致记忆力衰退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也会“偷走”我们的记忆。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快速发展造成人们脑中信息量不断增加,大脑“内存”长期处于爆满状态,出现“记忆疲劳”,从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但这种情况是可逆的。

那么,哪些危险因素会影响记忆呢?

  •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容易影响大脑供血,降低脑的血氧含量,损伤记忆力;
  •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抽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记忆储存区域造成损伤,使记忆力衰退;
  • 焦虑、抑郁情绪或精神疾病,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沛流离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记忆力,并加重记忆减退。
  • 脑外伤痴呆家族史的人,记忆力减退风险会高于普通人[3]

八道题,测测自己的记忆还好吗?

当中老年人出现以下征象时,应考虑可能为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4]

  1. 近期记忆减退,并一定程度影响日常生活。
  2. 失去对日期、季节和时间流逝的感知。
  3. 难以完成家务或工作事务,例如,无法自行找到熟悉的地点、无法管理工作中的预算,或记不住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等。
  4. 理解视觉图像和空间关系困难,例如,难以判断距离或颜色。
  5. 与人谈话、阅读或书写有困难。
  6. 规划、判断或解决问题能力下降,例如,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事情。
  7. 由于能力问题,不得不退出或放弃原有的工作、业余爱好、社交活动或运动项目等。
  8. 出现情绪和个性的变化,例如,比以前更易出现焦虑、怀疑、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或个性发生明显改变、行为变得怪异等。

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更新于 2022-01-07

参考文献 共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