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药物里,最重要的就是对症治疗痴呆表现的药物,另外还有抗氧化剂、脑代谢激活剂、脑循环改善药等辅助用药。那么,这些药物分别用于什么情况?效果怎么样?
促智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表现
什么是促智药?有哪些种类?
促智药(或称“益智药”)可改善 AD 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认知衰退。它们主要针对 AD 的一些假说(比如胆碱能损伤假说、Aβ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假说等),从增强大脑中某些酶的活性、改善脑组织代谢或血液循环、恢复大脑信息传递等途径,来改变痴呆的病理过程,减少致病因子对脑的损害。
公认对 AD 有确切疗效的促智药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 NMDA 受体拮抗剂,也被称为“抗痴呆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 5 种抗痴呆药,包括 4 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他克林、加兰他敏),1 种 NMDA 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其中,他克林已不再使用。
另外还有一些改善脑循环、脑代谢以及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也对提高认知功能有一定效果,可作为辅助用药。
抗痴呆药物是如何对抗痴呆症状的?常用的有哪些?
1.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是 AD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乙酰胆碱是大脑内的一种重要神经物质,与记忆、认知、行为能力相关。胆碱酯酶可分解乙酰胆碱,使其失效,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ChEI 则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间接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以改善大脑功能。
ChEI 类药物主要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国产药物)等。
2.NMDA 受体拮抗剂:NMDA 受体又叫“N-甲基-D-天冬氨酸盐受体”,与一种叫“谷氨酸”的氨基酸关系密切。谷氨酸是兴奋性的大脑物质,就像一把钥匙;而 NMDA 受体是谷氨酸的一种受体,好比一把锁。当钥匙与锁结合,谷氨酸就会发挥它的作用。
正常数量的谷氨酸是维持正常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但如果数量太多、作用过度,就可能导致神经元中毒、死亡,进而引起 AD。NMDA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阻断 NMDA 受体与谷氨酸结合,减轻兴奋性神经毒性损害。
目前获批上市的 NMDA 受体拮抗剂只有美金刚(memantine)一种。
除了抗痴呆药物,还有哪些辅助促智药?
1.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的药物
可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氧利用度,从而改善认知功能损伤。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有:双氢麦角碱类、钙离子拮抗剂、扩张血管药物等。
国产 Ⅰ 类新药丁苯酞胶囊原是一种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近期也被证实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损害。
2.脑代谢激活 / 保护剂
又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剂,可促进脑神经细胞对氨基酸、磷脂、葡萄糖的利用,增强反应性和兴奋性,提高记忆力。主要有:双氢麦角碱、甲氯芬酯、胞二磷胆碱等。
3.抗氧化剂
自由基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氧化物质,是人体防御系统中的成员。但自由基过多时,可能会攻击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等成分,从而诱发衰老和一系列退行性疾病[1]。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主要有维生素 E、维生素 C。
促智药怎么选?
目前的抗 AD 药物效果都不太好,医生常会以抗痴呆药物(即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为基础,根据老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加用神经营养药、抗氧化剂、脑代谢激活剂等四五种药物,每种药的剂量都比较小,共同发挥作用。
促智药的效果如何?
AD 的病情发展比较缓慢,而促智药的作用一般也较轻微,常需 2~4 周才开始见效,8~12 周达到稳定,因此,需经过足够疗程(一般为 3~6 个月)后才能评定其疗效。
尽管叫“促智药”,但它们仅能减缓认知功能下降,而不能使认知功能改善或超过原有水平。数据表明,不用药时,认知功能评分每年下降 20%,应用促智药可使分数下降幅度减少 10% 左右。促智药一般可使早期痴呆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 3~5 年。
中药治疗痴呆有效吗?
目前用于治疗痴呆的中药主要有石杉碱甲和银杏叶提取物。石杉碱甲具有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银杏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循环、改善缺氧组织代谢等作用,对轻度痴呆有一定帮助。但总体而言,治疗 AD 仍以西药为主,中药只能作为辅助用药。
抗痴呆药物的新方向:新型疾病修饰治疗
AD 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还没有能逆转认知缺损的药物。当前的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神经递质的替代上。未来则可能以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如 β 淀粉样蛋白和 Tau 蛋白)为靶点,针对淀粉样前体蛋白和 β 淀粉样蛋白进行药物开发。
最后想说明,AD 的治疗除了药物,还应重视疾病全程的照护和管理;除了针对患者本身的治疗以外,对照料者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怀,家庭、医护、社会多方协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共 1 篇
[1] 胡金成.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状态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