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选药?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不同阶段,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不断进行药物调整。那么,针对不同程度的 AD,医生遵循的选药原则是什么?用药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药物调整?
AD的疾病进展是怎样的?
门诊常有家属咨询:如果能在轻度 AD 时就确诊,维持治疗多久才会出现向中重度 AD 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征兆?
阿尔茨海默病的自然病程在 8~15 年不等,每位老人的疾病进展差异很大。究其原因:
- 其一,AD 本身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现有的两大类抗痴呆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对部分人效果并不好。
- 其二,家人的照料护理是否尽心,以及是否接受非药物治疗,在 AD 的疾病进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发现,能在专业机构得到护理、家中儿女尽心照料的 AD 老人,自然病程相对较长,10~20年的也比较常见;但经济条件差、独自在家无人照料者,可能 5~6 年就进展到重度,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
AD 病情进展的征兆主要基于三方面综合评估: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其中,认知功能可分为记忆、注意、语言等 5~7 个方面;日常生活能力分为基本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等16种;精神行为症状根据 NPI 量表可以分为 10~12 种。
怎样判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
AD 不同阶段,医生怎样为您选药
全球公认的 AD 治疗药物包括两大类: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1][2]。
至于其他促智类药物(如奥拉西坦、吡拉西坦等),有小部分研究提示可能对治疗 AD 有效,但仍需更多规范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部分临床医生使用尼麦角林、尼莫地平等扩血管药物,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其可改善 AD 症状。
一文掌握:抗痴呆药物
面对不同临床阶段的AD,医生对药物的选择,主要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等方面综合考虑。
轻中度 AD
- 首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
- 胆碱酯酶抑制剂尽早使用效果更好,对轻度 AD 的治疗效果优于中度 AD。
- ChEI 剂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综合考虑不良反应,医生常会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 对早期合并精神行为异常者,卡巴拉汀、多奈哌齐的疗效更好。
- 若一种 ChEI 治疗无效或因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可换用其他 ChEI,仍可获得一定疗效。
- 对于口服 ChEI 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者,原口服药物需酌情减量,也可混合在食物中服用;或改换不同剂型,如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多奈哌齐口崩片等。
- 协同辅助治疗药物:可选银杏叶提取物、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维生素 E 等。
中重度 AD
更新于 2022-01-07
参考文献 共 2 篇
[1]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写作组.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 2018, 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