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

只有了解治疗效果,医生才能对病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疗效评估包括认知功能评估、精神行为症状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临床总体评估等方面。

何时评估?

初诊时,医生会给老人进行详细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功能评估,建立一个专属“档案”,作为基线期资料。

之后,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详细的随访测评,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随访期资料和基线期“档案”的对比,可更容易、准确观察到病情变化。

如无条件进行半年一次的随访,也至少每年进行 1 次疗效评估。

如何评估?

认知功能评估

认知功能损害是 AD 最重要的改变, 改善认知功能是治疗主要目标。认知功能评估的常用量表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Mattis 痴呆评估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

其中,MMSE 是使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优点是简单、易操作、耗时短。ADAS-Cog 是针对轻、中度 AD 的认知测试量表,广泛用于认知功能变化趋势的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但它耗时相对较长,需要专门测试道具,一般不用于筛查。

医生还可用专门的量表评估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功能,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认知域”。在评估中发现老人是否有某个或某几个认知域的损害,可有针对性进行相应的认知康复训练。

评估认知功能的量表大都非常复杂,需要痴呆领域的医师来操作。MMSE 量表相对简单易行,照料者可定期为老人评估,如有异常可尽快复诊。MMSE 评定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视空间。每项正确回答得 1 分,总分 30 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MMSE 测评耗时 5~10 分钟,成绩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张明园教授的研究发现,正常衰老的老人,MMSE 评分每年下降约 0.25 分;病理衰老情况下(如患 AD 却未治疗),MMSE 评分每年下降约 4 分[1]

声明:此量表用于自测,评分仅供参考,详细解读应咨询专科医师。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可以评价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常用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社会功能问卷(FAQ)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等。

其中,ADL 在临床上运用较多。此量表共有 14 项,其中 6 项评定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8 项评定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服、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

以下链接为ADL全文,可自行评估,对大致情况有所了解。但分数解读需由专科医师进行。

精神行为症状评估

可以检查精神行为的变化,以及了解有无新发精神问题。常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Cohen-Mansfield 激越问卷(CMAI)和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等。

其中,NPI 是临床常用的精神行为量表,可评估 12 个痴呆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妄想、幻觉、激越、抑郁、焦虑、淡漠、欣快、脱抑制行为(如表现冲动,在公众场合说一些人们不太说的言论,或做让他人尴尬的事情)、异常动作、夜间行为紊乱(如夜间不睡,起来反复走动、翻衣柜等)、饮食异常。

此量表根据医生询问知情者或家属获得的信息进行评定,既评定症状发生频率,也可评定严重程度。总分为各项症状的频率与严重程度评分成绩之和,分数越高,病情越重。NPI 应由专科医师操作,您仅做一般了解即可。

临床总体评估

包括认知、社会功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常用量表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医师整体印象变化量表(CGIC)、临床医师会晤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IBIC)及其扩充量表(CIBIC-plus)。

其中,CDR 使用较多,主要是通过访问患者及其家属,评估记忆、定向、判断和解决问题、工作和社交能力、家庭生活和爱好、独立生活能力 6 个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判断老人属于正常、可疑痴呆、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中的哪一级。CDR 也需专科医师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用于AD筛查的自评量表常用“AD8”,请点击链接进行自测:

更新于 2022-01-07

参考文献 共 1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