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保护人体不受细菌、病毒等侵犯,并能清除进入体内的异物,每一组淋巴结监管着附近的一片区域。
淋巴结生理性增生
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免疫器官的增生也旺盛。绝大多数儿童都有淋巴结生理性增大,通常表现为颈部、耳后或枕后皮肤下有些黄豆大的小粒粒,不痛不痒,无任何自觉不适。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对身体无害,无须处理。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当有“外敌”(例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淋巴结内的每个成员会迅速“壮大”,与入侵物“作战”,因此,这时孩子的淋巴结会肿大。当“敌情”解除,淋巴结内集结的“士兵”也就“解散休息”,这时淋巴结又缩小了。
由此可见,一旦淋巴结所管辖的区域有感染,例如牙痛、感冒、咳嗽、扁桃体发炎、中耳炎等,就会导致颈部或颌下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当然,淋巴结本身也可能发生感染,比如淋巴结结核或化脓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受肿瘤侵犯
当肿瘤发生时,淋巴结易受肿瘤细胞侵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肿瘤主要有白血病、淋巴瘤。其中淋巴瘤还可以淋巴结为原发部位,各种实体肿瘤也有可能发生临近区域的淋巴结转移。
如何初步鉴别淋巴结肿大原因
- 淋巴结生理性增生 通常无任何身体不适,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软,可活动;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通常伴有或曾有附近区域的感染、外伤或免疫接种等。淋巴结大小不一,可大至鸽蛋大。无痛或微痛,质地软,可活动。淋巴结核或化脓性感染则疼痛明显。
- 肿瘤侵犯导致的淋巴结肿大 通常无痛,质硬,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同时或随后伴有肿瘤的其他表现,例如发热、消瘦、多汗、出血、癌痛等等。
如何确诊淋巴瘤
通过 B 超检查,医生就可初步判断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声像。如 B 超结果提示可能是肿瘤,可进一步做 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淋巴结活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淋巴结穿刺和切除活检,哪个好
淋巴瘤准确诊断不容易,常常需要几十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还需要一些切片进行分子检查。淋巴结穿刺损伤较小,但取得的组织较少,而且容易受到人为挤压,穿刺后也可能诊断不清。因此把淋巴结整个切出来进行检查会更好。
肿瘤小患者治愈后为什么每次复查 CT 还有肿大的小淋巴结
淋巴瘤患儿哪怕在获得治愈后,由于仍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淋巴结都会出现生理性或反应性增生。部分患者化疗期间,作为免疫器官的淋巴结会受到抑制,化疗结束后出现反弹性增生,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胸腺。这些情况都并不代表肿瘤没治好或复发,不用担心。当然,如果的确有疑问,可做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