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脑膜瘤?

大部分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也可能出现脑功能区或者脑神经受压的表现,偶然发现的脑膜瘤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正因如此,临床医生不能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来诊断,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MRI 和 CT:简单快速诊断脑膜瘤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的普及,诊断脑膜瘤已经越来越简单、快速。

MRI 是脑膜瘤标准的影像诊断和监测方法,如果无法行 MRI 检查,也可以进行 CT 扫描来诊断。脑膜瘤在 MRI 或 CT 图像上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均匀一致的强化、与脑组织间的脑脊液间隙等,CT 或 MRI 能够诊断大部分的脑膜瘤。

虽然脑膜瘤影像有一定的特征,但是有些特殊部位的脑膜瘤与其他的肿瘤表现类似,MRI 或 CT 难以鉴别,如血管周细胞瘤、鞍区的垂体瘤等。同时,良性的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 I 级脑膜瘤,恶性的 WHO III 级脑膜瘤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 WHO II 级脑膜瘤,这几种病理类型的脑膜瘤在影像学特征上很接近,没有明显的特征将它们区分。因此,MRI 或 CT 对脑膜瘤只是一个初步的诊断,并不能准确判断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以及生长速度。

病理诊断:确诊脑膜瘤

对于 WHO 病理分级不同的脑膜瘤,在治疗模式和治疗效果上均有所差异。例如,良性脑膜瘤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再次复发的时间也比较长;而恶性脑膜瘤生长速度比较快,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发,甚至发生转移,往往术后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因此,需要准确地进行脑膜瘤的病理分级和分型。

术中快速冰冻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快速诊断方法,通过将手术中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快速判断是否为肿瘤以及肿瘤的类型[1]。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诊断误差,特别是判断脑膜瘤良恶性的准确性比较差,即术中快速冰冻的结果与最终的病理结果可能不一致。

另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的常规病理检查能将脑膜瘤与影像学接近的肿瘤,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不同而鉴别开来,还能对脑膜瘤进行准确的 WHO 分级,区分不同的良恶性脑膜瘤,是确诊脑膜瘤的准确方法。

分子分型:精确诊断脑膜瘤

确诊脑膜瘤的目的是判断预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虽然 WHO 病理分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脑膜瘤的预后,但是并不能准确预测哪些脑膜瘤会复发或者预后更好。

随着肿瘤分子分型的发展,通过脑膜瘤细胞的 DNA 甲基化状态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脑膜瘤的预后。其中,根据甲基化的不同将脑膜瘤分为六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疾病的预后[2][3][4]

更新于 2021-09-17

参考文献 共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