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部肿瘤,但是对于该病的治疗却存在许多局限性。由于大脑存在被称为“血脑屏障”的天然保护膜,所以很多药物被这层屏障阻隔无法进入脑内,而这却为肿瘤细胞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另外,大脑内缺乏完善的免疫防御机制,也很难用自身的能力抵抗肿瘤细胞[1]。
那么,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直击靶心”呢?
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他们从某些病毒的身上看到了治疗的希望。其中一种病毒的名字叫“重组非致病性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嵌合体”,英文简称为 PVS-RIPO。
病毒黑科技——特殊基因改造后“不致病,能治病”
科学家发现,基因改造某些病毒使它们不再致病,并保留病毒本身的复制能力,它们就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并入侵肿瘤细胞,通过感染将肿瘤细胞歼灭,这种病毒就被称为“溶瘤病毒”[2],而 PVS-RIPO 就是其中一员。该病毒于 2016 年先后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授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孤儿药”资格及“突破性疗法”认证。
PVS-RIPO 入侵肿瘤细胞后,会大量增殖,最终导致细胞肿胀破裂死亡,而从死亡细胞中释放出的病毒又会继续感染更多的肿瘤细胞。此外,它们还能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吸引免疫细胞攻击肿瘤。启动了这种“外忧内患,内外夹击”的攻击策略,癌细胞往往缴械投降。
而 PVS-RIPO 作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改良版,减少了对神经的损伤作用,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它还保留了对某些受体的亲和力(这些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可见),这就预示着 PVS-RIPO 可能会有更多的治疗靶点,它的治疗价值可能会更高[3]。
生存率破“历史记录”,PVS-RIPO 不容小觑
2018 年 7 月,PVS-RIPO 治疗复发性幕上 IV 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 I 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4]。该研究发现,PVS-RIPO 的使用剂量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会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而在使用剂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会出现头痛、偏瘫、癫痫、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但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
PVS-RIPO 的不良反应不仅能控制,治疗结果还振奋人心!接受 PVS-RIPO 治疗的 61 名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12.5 个月,略高于以往试验的治疗结果(11.3 个月) 。在 24 个月、36 个月时,患者的总生存率稳定在 21%,远超历史对照组的生存率数据(24 个月的生存率为 14%,36 个月的生存率为 4%) 。另外,PVS-RIPO 可与替莫唑胺、洛莫司汀等药物联合使用,有部分患者联合用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出现了肿瘤体积迅速下降的表现。
PVS-RIPO 在 I 期研究中表现优异,因此,研究团队已开展进一步的 II 期临床试验(试验编号:NCT02986178),探索 PVS-RIPO 联合 / 不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 IV 级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期待这项试验能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攻城利器”!
结语
免疫治疗目前是抗癌界的“大红人”,而溶瘤病毒疗法的新颖“脑洞”更是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鲜血液。PVS-RIPO 作为溶瘤病毒的一种,已在早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对恶性胶质瘤的优秀疗效,期待它能在之后的更大型研究中保持劲头,挽救更多恶性胶质瘤患者,延长他们的生命,同时保证最优化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共 4 篇
[1] Brown MC, Gromeier M.Cytotoxic and Immunogenic Mechanisms of Recombinant Oncolytic Poliovirus[J].Current opinion in virology,2015,1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