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1)

以前,脑转移瘤常常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预后极差。但是,随着化疗和靶向药物的巨大进步,脑转移瘤是“终末期”的理念也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考虑积极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脑转移瘤的治疗以传统治疗为主,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近年来,医学的进步又为抗癌添加了两把利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具有明确病理和迅速缓解颅内压的优势,对于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手术可以直接移除癫痫病灶。一般来说,脑转移瘤实施手术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原发病灶的性质和状态,以及脑转移瘤的数目、部位和大小等。其中,年龄小于 65 岁、全身情况较好(KPS 评分大于 70)、稳定或无颅外转移的患者可以明显从手术中获益。

转移瘤的数目和大小是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单发病变,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指征,而多发性脑转移瘤也不应该完全排除手术治疗的可能性。

原发病变的性质也是选择手术的重要因素。例如,肾癌骨肉瘤黑色素瘤来源的脑转移瘤对放疗不敏感,那么手术指征则更加强烈;原发病变为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脑转移瘤对放化疗较为敏感,那么选择手术治疗则要更加慎重。

放射治疗

传统放疗主要包括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surgery,SRS),其中大家熟知的伽马刀属于 SRS 的一种。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是多发脑转移瘤常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目前,WBRT 主要用于多个脑转移瘤(大于 3 个)的治疗,或作为脑膜转移后联合靶向治疗的选择

有研究结果显示[1],WBRT 常常会并发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在脑转移瘤中的作用也逐渐弱化。对于多个脑转移瘤,可选择 SRS 而非过早予以 WBRT 干预,能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更高的生存质量。

立体定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主要用于:

  • 1~3 个脑转移瘤,单个直径小于 3 厘米,无明显颅内高压的患者(小细胞肺癌除外)。
  • 脑转移瘤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 治疗后肿瘤复发、局限的脑膜转移灶在 WBRT 基础上的局部加量治疗。
  • 原发灶未控制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2][3]对于数目小于 10 个的脑转移瘤进行 SRS 可以获得和 WBRT 一样的效果,且不会并发严重的认知功能损伤

化学治疗

目前,化疗还没有成为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不用于初始治疗,而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治疗,或与其它治疗联合使用。

脑转移瘤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药物是否易于进入颅内,化疗效果根据原发肿瘤类型而有所不同: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能是脑转移瘤化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血脑屏障通过率,脑转移瘤化疗药物有以下几类,可作为药物选择的主要指标之一:

更新于 2021-09-17

参考文献 共 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