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作为肿瘤专科医生,经常会碰到各种拿着肿瘤标志物异常结果的患者来咨询或质疑:“我的肿瘤标志物 PSA 结果比正常范围高了这么多,是不是得前列腺癌了?”“化验结果是不是有问题,我几天前在别的医院做肿瘤标志物 CA199 是 500 U/ml,来到咱这查结果是 50 U/ml,怎么数值不一样?”

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情况,如何正确地理解并解读肿瘤标志物呢?

从诊断角度讲,肿瘤标志物并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而是一种筛查手段,用于辅助诊断。要确定是否患肿瘤,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组织或细胞病理学依据才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

某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生理情况下或良性疾病时也可以异常升高。比如,妊娠状态 AFP(alpha fetoprotein,甲胎蛋白)会有一定程度升高;长期抽烟可影响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水平等。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要注意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的客观鉴别,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我们主张,解读肿瘤标志物需要分别关注横向比较及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是指解读肿瘤标志物时横向与其他正常参考人群(参考范围)比较,即“自己与他人比”。参考范围一般涵盖 95% 的正常人群,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的是该指标与 95% 正常人群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纵向比较,即解读肿瘤标志物时纵向与自己先前的指标数值比较,即“自己与自己比”,解读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趋势。前面提及参考范围的设定只适合 95% 左右的人群,不同患者往往存在个体差异,且肿瘤标志物绝对值也绝非固定不变。举三个笔者临床中碰到的病例与大家分享。

第一位病友体检时发现 CA199 (cancer antigen 199,癌抗原 199)为 50 U/ml,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筛查后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目前定期复查已五年,指标稳定,目前考虑 CA199 指标高为个体差异。

第二位病友体检时发现 CEA 为 5.15 ug/ml,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排除了常见的器质性病变,但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建议患者戒烟后复查,患者戒烟 2 个月后复查 CEA,则回落至 2.8 ug/ml,目前仍定期随访复查,指标稳定,考虑指标升高与吸烟相关。

第三位病友体检时发现 CEA 为 5.5 ug/ml,后筛查腹部增强 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发现胰尾部占位,病理证实胰腺癌,手术根治后复查回落至正常,目前恢复良好,考虑指标升高与肿瘤相关。

回顾分享的三个病例,首先要重视任何异常的指标,一旦发现异常要至肿瘤专科就诊咨询,找专业医生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积极筛查,且定期复查观察趋势至关重要,战略上一定要重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同一肿瘤标志物的不同医疗机构间的绝对数值有时不存在可比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公司检测仪器的特异性、抗干扰能力不同。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医疗机构对同一指标给出的参考范围往往存在差异,这是造成检测结果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不同机构几种方法测量的值可以相差 5 倍之多,尤其对于某些糖类抗原,如 CA199、CA125(cancer antigen 125,癌抗原 125) 等。所以,不同方法、不同仪器设备检测的结果纵向比较时可比性存疑。

除少数肿瘤外,大部分肿瘤往往会有多个肿瘤标志物阳性。对于一个特定的肿瘤,在不同的肿瘤阶段,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不同的预后时,呈阳性的肿瘤标志物可能不尽相同。

不同肿瘤指标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单个肿瘤指标的参考价值常常是局限的,需要复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而多个指标的组合筛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却大大降低了筛查的敏感性。如有学者为提高胰腺癌的综合疗效,将 CA199 大于 1000 U/ml、CA125 阳性、CEA 阳性三个指标组合,发现“三阳性”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和已转移的晚期胰腺癌生存期相当,因而指出该群体可等同视为晚期胰腺癌患者,CA125 升高可能提示肉眼不可见的“隐匿性转移”。

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完美肿瘤标志物的前提下,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检查

再次强调,血清肿瘤指标的价值在于筛查该指标异常的病因上,肿瘤的诊断仍需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更新于 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