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脑肿瘤的治疗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来完成,这是一个涉及到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由于脑部组织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性,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应的脑组织和结构损伤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脑肿瘤开颅手术中的风险。
神经系统的风险
不同类别脑肿瘤开颅手术切除的风险差异性很大。总体来说,脑肿瘤开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 10%~25%,很多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已经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在手术后有些得到缓解,有些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1]。
年龄大于 60 岁,一般身体状况比较差,肿瘤位于脑深部位置或邻近重要功能区等情况,术后容易出现神经功能并发症,包括脑组织直接损伤、脑血管损伤、脑水肿、血肿等。
脑组织的直接损伤或者脑血管的损伤会造成相应脑组织功能的障碍,出现肢体活动、感觉、视力等障碍。脑肿瘤开颅手术后脑水肿会引起暂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水肿消退后会逐渐好转,但如果是手术后再次出血形成的血肿压迫,则会导致神经功能恶化,需要再次手术清除血肿。
其他器官的风险
虽然在开颅手术前,医生已经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但在开颅手术这个应激条件下,颅内压和血容量等的变化对全身的器官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手术前已经合并有其他的疾病。
一般的状态(例如体力)较差,或者有不良个人生活习惯(例如吸烟和饮酒)等,都会增加手术过程中或者术后出现全身并发症的几率,包括脑部或其他器官、泌尿系统感染,心肌损伤,胃肠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全身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的恢复,大部分经过治疗后会好转,也有一部分因为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出现致残甚至致死的严重后果。
其他常见风险
脑肿瘤开颅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 20%~35% 之间。因为肿瘤的类型、大小、所在的位置、与周围结构及神经血管的关系不同,不同手术之间的风险差别很大。
脑膜瘤常侵犯静脉窦,其损伤可导致术中大出血、术后静脉梗塞等风险,引起颅内压增高和出血性梗死。颅底肿瘤可包绕血管和颅底脑神经,其损伤后可导致相应区域的缺血梗死以及神经功能的暂时或者永久性损伤。
参考文献 共 1 篇
[1] H. Richard Winn,Henry Brem.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