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苯丙酮尿症,怎样控制饮食?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原则就是限制苯丙氨酸摄入,一般是在血液苯丙氨酸浓度超过 360 微摩尔/升(μmol/L)时采取低苯丙氨酸饮食。通过控制饮食,可以降低孩子体内的苯丙氨酸,减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时治疗者的智力发育可与正常人无异。

由于苯丙氨酸的主要来源是蛋白质,所以,如果要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低蛋白饮食尤为重要。但是,为了避免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摄入不足,通常采取的是低苯丙氨酸的特殊饮食方法。

什么是低苯丙氨酸饮食?

具体来说,就是在婴儿期需要喂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即低(无)苯丙氨基酸配方奶粉;儿童或成人则需要限制饮食中的苯丙氨酸。

低(无)苯丙氨酸配方奶粉

这是一种特殊的奶粉,苯丙氨酸的含量极低,常作为苯丙酮尿症婴儿全营养食物的来源。

这种奶粉的营养全面、丰富且均衡,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均衡,符合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另外,奶粉中的生长发育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易被吸收,还含有牛磺酸,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智力进步。

低苯丙氨酸饮食

摄入的食物中,总体的苯丙氨酸含量很低,但其它必需的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食入量与正常儿童无异,这可以减少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低苯丙氨酸饮食期间,要定期调整食谱吗?

由于年龄段不同,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不同。所以,医生会建议根据年龄、体重、血液苯丙氨酸浓度、营养状况等制定食谱。调整食谱的频次也随年龄不同而不同。

  • 月龄在 3 个月以内,根据具体情况(如血液苯丙氨酸浓度、体重等)随时调整;
  • 月龄 3~12 个月,至少每个月调整一次;
  • 1~2 岁,每 2 个月调整一次;
  • 2 岁以上,可以每 5~6 个月调整一次。

不同阶段,低苯丙氨酸饮食有何特点?

0~12 个月

  • 母乳喂养的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先暂停母乳或普通配方奶粉,完全用低(无)苯丙氨酸配方奶粉喂养,以快速降低血液中的苯丙氨酸浓度。
  • 3~5 天后,待血液中的苯丙氨酸浓度降至接近正常后,再行母乳喂养,切记不能停喂母乳,不过也要控制摄入量。可以低(无)苯丙氨酸奶粉与母乳混合喂养,二者比例可按照 3∶1~3∶2 左右。既可保证孩子生长所需的苯丙氨酸量,又能达到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过高的目的。
  • 人工喂养的经典型苯丙酮尿症,低(无)苯丙氨酸配方奶粉与普通奶粉可按照 6∶1~4∶1 的比例配置,由普通奶粉保障孩子生长所需的苯丙氨酸量。
  • 超过 6 个月龄的孩子,开始添加低苯丙氨酸辅食,以适应身体的生长发育所需。添加辅食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为主,添加过程与正常同龄幼儿相同。例如,已满 6 个月的孩子,添加水果(汁、泥)、蔬菜(汁、泥),此后逐渐添加蛋黄、淀粉糊等低蛋白辅食。

1~4 岁

1~4 岁的孩子饮食种类、结构接近成年人,需要低苯丙氨酸的主食,如米、面等,搭配含苯丙氨酸低的水果、蔬菜等食物,以及极少量的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

例如,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孩子的食谱中,由于高蛋白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含量通常都较高,所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约 50%~85% 要来源于无苯丙氨酸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如低苯丙氨酸奶粉),约 15%~50% 的蛋白质可来自平时食物。可以参照体重来计算需要的蛋白量,一般来说,1~4 岁的正常孩子,每天每千克体重的蛋白需要量为 2.5~3 克。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要更换与年龄段对应的特殊配方低(无)苯丙氨酸奶粉。

4~18 岁

  • 这个阶段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但是,为了控制苯丙氨酸水平,需要限制高苯丙氨酸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低苯丙氨酸的蛋白摄入量,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所以,推荐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要超过同年龄段正常儿童,为后者的 130% 左右,并及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 和微量元素等。一般来说,7~10 岁正常孩子,每天每千克体重的蛋白需要量为 1.8~2.2 克,成人约为 1 克。
  • 6 岁以上的学龄儿童,需在家长的协助下,要学习营养知识,进行自我饮食管理,认识高、中、低苯丙氨酸含量的食物,并自我限制摄入。

成人

成人患者应终生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参考如下红、黄、绿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含量来制定食谱,目标是把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 900 μmol/L 以内。

孕妇

建议在怀孕前 3 月至整个妊娠期严格执行低苯丙氨酸饮食,孕期血苯丙氨酸浓度保持在 120~360 μmol/L。每天要补充复合维生素和 DHA (全称为二十二碳六烯酸)200~300 毫克。

母乳喂养时,为了防止高浓度的苯丙氨酸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所以母亲在哺乳期间仍继续低苯丙氨酸饮食,把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 360 μmol/L 以内。

母乳喂养本身有独特优势,例如,母乳蛋白比例适合婴儿肠胃,母乳能为宝宝提供免疫力,等等。无论后代是否患病,只要控制好母亲的血苯丙氨酸浓度,都鼓励母乳喂养。

如何分辨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含量?

可根据“红、黄、绿”色来判别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含量[1]

“红色”食品

以下食物富含苯丙氨酸,应避免食用:主要包括各种肉类、蛋类、奶酪、坚果、各类种子等,用面粉、豆浆、豆腐所制成的食品,以及含有阿斯巴甜(由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人工食品。

“黄色”食品

以下食物的苯丙氨酸含量稍低,限制食入,即不要当作主食来食用。最常见的包括谷物、土豆、豆类、牛奶、奶油等。

“绿色”食品

以下食物的苯丙氨酸含量极低,可以放心食用。

  • 大多数水果(除了无花果干外)、蔬菜、姜和泡菜。
  • 某些淀粉,例如玉米粉、木薯粉、土豆粉、葛根粉等。
  • 脂肪,如猪油、植物油、黄油或人造黄油(每 100 克的蛋白质含量小于 1 克)等。
  • 糖类,如精制糖、棉花糖、糖浆、糖果点心、果子露等。
  • 食用香精、盐、胡椒、咖喱粉、草药、香料、醋、芥末、薄荷酱/果冻、酱油(因为含钠多且有蛋白,建议每天不超过 2 汤勺)、塔塔粉。
  • 苏打或矿泉水、果汁、茶(速溶茶除外)、咖啡、米浆、不含阿斯巴甜的碳酸饮料等。

血液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多少比较理想?

不同年龄的患者,血苯丙氨酸控制的理想范围不同,成年女性怀孕时又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1][2]

  • 0~3 岁:120~240 μmol/L;
  • 3~9 岁:180~360 μmol/L;
  • 9~12 岁:180~480 μmol/L;
  • 12~16 岁:180~600 μmol/L;
  • 大于 16 岁:180~900 μmol/L。
  • 成年女性患者在怀孕前至少 3 个月重新开始饮食控制,血苯丙氨酸控制在 120~360 μmol/L,直至分娩。

长期低苯丙氨酸饮食有哪些不良影响?

长期低苯丙氨酸饮食,可能会出现反复腹泻、贫血、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皮疹、皮肤水肿、疲乏、少尿、胸闷气短等不适。不同情况的危害也不同,例如,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贫血、低蛋白、长时间腹泻可影响生长发育,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所以,要遵照医生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检查血苯丙氨酸浓度,依此对饮食方案作出调整。

更新于 2021-09-27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