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念珠菌和甲真菌病

念珠菌是酵母菌的一种,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肠黏膜等处。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寄居部位的微环境失调时,它就可能“乘虚而入”,引起念珠菌病,可造成皮肤黏膜浅层或全身性的感染,包括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口腔炎阴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菌血症胆道感染等。

哪些念珠菌能引起甲真菌病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其中,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引发的甲真菌病较为常见。致病念珠菌的差异可能与地区差异、调查人群等多种因素相关[1]

哪些人易患念珠菌性甲真菌病?会传染吗?

年龄、男性、糖尿病、甲外伤、多汗症、外周血管病、卫生习惯差、足癣等,是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79 岁人群患病率为 18.2%,而 19 岁以下者仅为 0.7%[2]

手/足长期浸泡于水中,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常见于家庭妇女、渔民等人群。手指甲比脚趾甲更易受感染。

甲真菌病患者很容易成为念珠菌的传染源。搔抓患处后,容易把真菌带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感染。乱穿拖鞋、手脚接触、共用生活用品等,可能将念珠菌传染给家人或朋友。

念珠菌引起的甲真菌病,有哪些表现?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的甲板,可以像正常甲板那样发硬、发亮,但甲沟附近的指(趾)甲颜色变暗,高高隆起,并与甲床分离。邻近甲板会变硬、增厚,呈淡褐色,有横纹、沟纹或凹凸不平。

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整个甲板都会受波及,还可能并发念珠菌性甲沟炎,两侧甲沟部位有少量积脓,其上方的皮肤发红、肿胀、有压痛感。如果远端的甲沟受到感染,常会发生指(趾)甲分离,甲板可变成白色。

如何诊断念珠菌性甲真菌病

医生需刮取病变指(趾)甲处的鳞屑,将其制作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还可以将标本进行培养,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给出最终的诊断。

怎么治疗念珠菌性甲真菌病?

轻度的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可以涂抹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目前主要有 5% 阿莫罗芬搽剂和 8% 环吡酮甲涂剂。特别是与甲沟炎有关的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外用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不错。

5% 阿莫罗芬搽剂,推荐每周外用 1~2 次,连续用 48 周。

8% 环吡酮甲涂剂:第 1 个月隔天 1 次外用;第 2 个月每周 2 次外用;第 3 个月每周1次外用,直到治疗结束,一般疗程 6 个月以上[2]

如果甲板被感染了,需要通过口服抗真菌药进行治疗。常用口服药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真菌清除率可超过 70%[2]

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要求助专科医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更新于 2021-09-17

参考文献 共 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