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内存在着种类繁多的阴道菌群,包括细菌、支原体、病毒、原虫、白色假丝酵母菌等,它们与人体、外部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平衡的阴道微生态系统。
健康的阴道内,以乳杆菌为主,乳杆菌产生的乳酸,可以维持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并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生物入侵和定植。同时乳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可杀灭入侵的致病菌。
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乳杆菌数量减少、菌群失调、生化指标发生改变,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各类阴道炎症的发生,而阴道炎症又能加重阴道菌群失调,进入恶性循环。
影响正常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因素
- 阴道损伤,包括分娩、手术及外力等;
- 微生物菌群失调,包括阴道不当冲洗、滥用抗生素及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导致;
- 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比如劳累、压力大、激素影响、因其他疾病原因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导致病原体趁虚而入;
- 内分泌失调,包括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等激素波动的影响。
大部分阴道微生态失调是暂时状态,机体抵抗力好转即可自行恢复正常。但是当外来病原菌增加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很容易出现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妇科炎症。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就要注意避免上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些不良因素实在无法避免而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持微生态环境的稳定。
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环境的措施
药物治疗有效杀灭各种病原体后,要注意恢复和重建阴道微生态环境,防止反复感染。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恢复阴道微生态环境:
另外,微生态环境改变和 HPV 感染、宫颈癌前病变有相关性
阴道炎症会导致菌群失调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破坏,pH 值升高,而阴道微生态破坏会增加 HPV 感染的机会。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如丙酸和丁酸等,能破坏上皮细胞,增加 HPV 易感性。
而且,乳杆菌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而阴道菌群改变的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含量减少,乳杆菌在阴道黏膜上定植数量就会减少,各种病原体感染增加,导致阴道微生态严重失衡,从而增加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与恶变、发展成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风险。
由此可见,阴道微生态失衡、乳酸杆菌的减少与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HPV 感染、CIN 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因此,阴道炎症的及早和正确诊治对于宫颈癌的防治也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