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切勿过度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了杀灭周围可能存在的病毒,许多地方开展了“大规模”消毒工作。但是您知道吗,有些做法实际上属于过度消毒,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那么,哪些属于过度消毒?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消毒工作?

这些属于过度消毒,要避免

如果要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通常要与患者发生密切接触,例如共用餐具、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或共处于密闭空间(如不通风的房间)内等[1]。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能脱离于活细胞(如人体)存活很长时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感染风险很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录召研究员[2]表示,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不宜过度,还是要按照规范来做,并且要注意潜在风险,如敏感人群的过敏反应、起火风险、对环境的污染等。

一般来说,疫情期间以下行为都属于过度消毒。

  • 车辆轮胎、鞋底、地面、绿化带消毒。目前有些小区或单位对进入的车辆车轮喷洒消毒剂、有人在到家后对鞋底喷消毒剂等,这些都属于过度消毒。病毒在离开活体细胞(人体)后生存时间很短。上述这些位置的病毒密度、活性一般较低,并且人也不太可能直接用手触摸这些部位,沾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不高,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消毒。除非是明确被呕吐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过,否则不必消毒。
  • 空气中喷洒消毒剂。有些地方在没有任何可疑感染的情况下,通过无人机等,对小区、街道、广场等室外空间喷洒消毒剂,这也属于过度消毒。通风是最好的空气消毒措施,经济、方便、无污染,而大规模喷洒消毒剂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作用范围都有限,不仅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敏感人群过敏
  • 衣物喷洒消毒剂。有些小区或单位在入口处设置了消毒棚,对出入人员的衣物、随身物品进行消毒,也有人在回家后自行用消毒液对全身进行喷洒。其实,病毒在衣物等非活体细胞上的生存时间很短,短暂的喷淋也因作用时间有限而无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病毒,因此,此种消毒措施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是存疑的。此外,化学消毒剂不可以直接大面积喷雾作用于人体[3],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以免含病毒飞沫飞溅到自己身上是更安全、有效的防护方法。
  • 家中物品常规消毒。如果家中没有患者,也没有外人造访,家人没有外出到高危环境,则物品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不必对家中物品每天常规进行消毒,只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即可。

  • 除手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消毒。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是因为,如果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眼、口、鼻等,就可能通过黏膜感染病毒。而身体其他部位在沾染病毒后,很难进一步触及眼、鼻、口等富含黏膜的部位,因此,感染风险很低。所以,没必要对全身施用消毒剂,这样反而可能造成过敏、皮肤干燥等不良情况。

过度消毒可能造成消毒剂中毒,怎么办[4]

过度消毒带来的危害之一就是导致人体出现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甚至可能导致中毒。如果在消毒期间或者消毒后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局部皮肤有水疱、红肿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反应,恶心、呕吐、呕血等消化道反应。

由于消毒剂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剂,所以,在怀疑发生消毒剂中毒后,最重要的措施是让患者停止接触消毒剂,把他转移离开消毒现场,脱去可能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休息、保暖,观察其情况变化。

如果是皮肤接触了消毒剂中毒,可以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 15 分钟。如果溅入了眼睛,在清水冲洗的基础上,要迅速到眼科就诊,进行诊治。

如果是吸入了消毒剂中毒,把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处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及早就医。

如果是口服了消毒剂,可以立即口服 100~200 毫升的生蛋清或牛奶,以保护胃黏膜,中和毒物,并立即就诊。

哪些是正确的消毒措施?

勤洗手

除戴口罩避免吸入含病毒飞沫外,保持手卫生也就是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在触摸眼、口、鼻时感染冠状病毒。

在手脏时、咳嗽或打喷嚏后、餐前、便后、触摸感染风险高的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前、与他人有直接身体接触后,都要洗手,其目的是杀灭可能沾在手上的病毒。洗手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通风[5]

密闭空间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必不可少。在通风环境中,病毒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家里的房间应每天打开窗户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高频触摸的物体表面消毒

常被多人触摸的物体表面,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较高,对其进行消毒有助于降低人群感染风险。对于门把手、电梯间按钮、扶手、公共厕所冲水按钮等被高频触摸的物体,物业或者相关负责人可以安排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含有效氯 250~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6]

居家隔离者物品消毒

对于居家隔离者,可以对其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包括餐具、沾染有隔离者唾液或痰液的衣物、其经常触碰的物品等。可以使用含有效氯 250~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衣物、床品等可以用洗衣机以 60~90 度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 30 分钟以上,然后烘干或晾干。

更新于 2021-09-17

参考文献 共 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