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汗多怎么治疗
虚汗多应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汗是体内阳气蒸发的津液,经过体表玄府达到体表而成。
虚汗可能是由于阳气亏虚、肌表不固;阴虚内热、蒸津液外泄等因素导致。
若醒时经常出虚汗、活动后尤甚、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等症状,称为‘’自汗‘’,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
若出现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兼见潮热、舌红少苔、脉细弱等症状,称为‘’盗汗‘’,多见于阴虚证。
若自汗、盗汗并见,多见于气阴两虚的患者。
若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出现大汗不止,则可能是亡阴或者亡阳的表现,属于危重证候。
若病势危重、冷汗淋漓如水、面色苍白、肢冷脉微者,为阳气亡脱、津随气泄的亡阳之汗。
若病势危重、汗热而黏如油、烦躁口渴者,属于津枯之阴津外泄之亡阴之汗。
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证型选择中成药,自汗可服用四君子汤、玉屏风颗粒、生脉饮等中成药;盗汗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等中成药;亡阳者可选用含有附子的药物,附子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
患者使用前应经过专业医师的辨证论治,切记不可自行服药。